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权威解读:努力把萧山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城市

2014-11-10 07:55:50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第一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关键词:五个“决不能”底线

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金山银山,决不能以影响未来发展为代价谋取当期增长和眼前利益,决不能以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为代价获得表面繁荣,决不能对环保突出问题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对苗头性问题疏忽大意、无动于衷。

2、关键词:实现三个发展

按照五大功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市一体化、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的要求,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3、关键词:五个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问题导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文化引领,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坚持依法保护、依法治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4、关键词:目标

到2020年,努力将萧山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实现全市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5、关键词:生态格局

全市耕地面积不低于3300万亩、林地面积不低于6300万亩、森林面积不低于5600万亩。

6、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

构建长江、嘉陵江、乌江生态屏障,干流水质不低于上游地区来水水质,重要支流和城市水体水质好转,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0%以上。建制乡镇(含撤并乡镇)以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7、关键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系统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等制度不断健全。

8、关键词:生态文化

全社会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第二部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9、关键词: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依据五大功能区域功能定位,发挥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科学定位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保障。

10、关键词:区域空间格局

都市功能核心区注重完善城市功能,适度扩大服务业、交通和公共设施空间,适当疏解人口,优化产业结构,精细化城市管理,提升现代都市形象。都市功能拓展区有序拓展城市空间,“组团式”规划布局,产城融合发展,扩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交通、城市居住等建设空间,建成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新区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城乡统筹先行,扩大先进制造业、城市居住等空间,充分利用山脉、河流、农田形成的自然分割和生态屏障条件,建设“组团式”、网络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山水田园城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按照“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布局,科学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梯度转移,注重涵养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和养老等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11、关键词:城镇布局和形态

推动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建成“组团式”城市群,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科学把控开发强度,推进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城镇群特色发展,加快生态搬迁,减少人口荷载和对自然环境的人为侵害。

12、关键词:生态空间格局

保护好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和大巴山、华蓥山、武陵山、大娄山等自然山体生态屏障圈,建设长江、嘉陵江、乌江三大水系生态涵养带和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主体的绿廊系统,形成市域生态空间格局整体架构。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留永久生态空间。

第三部分: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3、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根据五大功能区域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以产业调整为抓手,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构建技术资本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从根本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14、关键词:优化产业结构

实施五大功能区域产业投资禁投清单政策,强化投资政策分类指引、土地资源分类配置、资源分类保障和资源环境分类约束,促进产业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和集群发展。

15、关键词: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

严格推行开发强度核准,合理开发地下空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清理闲置土地,开展国土整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以轨道交通为主的节能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促进节能运输装备广泛利用。

16、关键词:循环经济

建设循环型服务业,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规范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开展再制造试点,发展机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再制造,推行“以旧换再”。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行动,推动永川港桥工业园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大足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等示范建设。

17、关键词:低碳发展

完善低碳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开展低碳城市、绿色低碳小城镇、低碳社区、低碳产业园区等试点示范工作。

18、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

以节能技术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加快发展节能产业。

第四部分: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19、关键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五大行动,加强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削减大气、水等污染物排放总量,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20、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

以PM2.5污染防治为突破口,强化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持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21、关键词:水环境保护

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有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

22、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

持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完善运行监管长效机制。

23、关键词:噪声污染防治

加强交通噪声源头控制,扩大禁鸣区范围,完善禁鸣标志,优化主城区路网,加快低噪声路面改造。

24、关键词:生态保护与修复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强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经营,开展林相改造,提升林分质量。

25、关键词:生态环境安全

构建气象、地质、水利、地震、林业等防灾减灾与生态环境风险应急处置一体的防控体系,实现对全市生态环境全覆盖防控和监管。

第五部分: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

26、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强化司法、加强普法,将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纳入法治化轨道。

27、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加快制定、修订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绿化、城市园林绿化、资源能源节约、循环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完善地方标准,形成较为完备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28、关键词:资源环境行政执法

推进独立进行资源环境行政执法,完善生态文明执法监督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对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排污拒不作为的依法实施按日计罚,对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排放设施、设备依法进行查封、扣押,对未批先建及未经许可排污拒不改正、通过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污等行为,依法实行惩处。

29、关键词:司法保护

建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推进案件专业化审理。成立环境保护犯罪侦查总队,严厉打击生态环境犯罪行为。严肃查办生态环境领域的贪污贿赂犯罪及渎职犯罪。依法推进环境公益诉讼,提升生态环境法律援助水平。

30、关键词:普法教育

将生态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引导法律服务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部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

31、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32、关键词:源头保护制度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落实用途管制。探索建立国家公园建设体制,开展国家公园建设试点。

33、关键词:监督管理制度

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大敏感建设项目必须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能评制度,探索建立节能“三同时”和验收制度。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

34、关键词: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为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保障。推进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保监管职责的部门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加强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

35、关键词:考核评价与责任追究制度

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和区县发展定位,实施差异化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和管理监督干部的重要参考,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予以奖励;对未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实行终身追究。

第七部分:完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

36、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拓展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和环境经济政策调控,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37、关键词:多元投入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市和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重点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采用特许经营、公私合营等方式,建立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38、关键词:市场化机制

推进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立废气、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市场化交易机制,现有排污单位逐步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新建项目排污权和改建、扩建项目新增排污权原则上有偿取得。设立资源与环境交易所,统一开展资源和环境权益交易。推动节能低碳和环境标识产品认证,推进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认证产品。

39、关键词:环境经济政策

落实国家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政策,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居民生活用电阶梯价格,实施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改革。执行差别电价和超能耗惩罚性电价、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政策。

40、关键词:科技创新支撑

统筹设立生态文明建设科技专项,加强生态文明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开展资源环境、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农业等基础研究,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发展、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第八部分:培育和繁荣生态文化

41、关键词:生态文明意识

把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体系和各级各类教学培训计划。开展生态文明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

42、关键词:生态文明行为

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严格执行“限塑令”,限制过度包装。推行垃圾分类和家庭废旧物回收利用。

43、关键词:特色生态文化

把生态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内容,打造一批生态文化保护、环保科普教育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大力推进生态文化作品创作和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体现巴渝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加强萧山特有山水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设渝东南和长江三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国家级生态文化公园。

44、关键词:生态文明创建

以生态区县、镇、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加快建成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区县、村镇和生态工业园区。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纳入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和文明市民评选活动。

第九部分: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

45、关键词: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担负起本辖区内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

46、关键词:责任落实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把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位。各级政府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和效能监察。各级党委、政府督查部门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实情况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加强日常督查和重点督查。

(本报记者整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