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本报和市工商局联合主办的“首届萧山微企创业大赛暨第三届萧山微企发展论坛”,已经进入紧张筹备阶段,目前已有数百家微企、微企孵化园、助微机构和微企村报名参加。根据本次评选的主要门类,本报将有针对性地分别推出“风吹乡野·村中微企”、“大手拉小手·微企我来帮”、“创业我最潮·关注创新型微企”三大系列报道。即日起,本报推出“风吹乡野·村中微企”栏目,向读者推介一批特色鲜明、发展成果显著的微企村。
萧山日报讯 (首席记者 吴刚)小微企业也有大梦想。最近,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发生了一件新鲜事——该村6家微企共同出资组建新公司,预计新成立的“联合舰队”年产值能达到1000万元以上。
11月15日,记者在这家由微企抱团组建的名为“月崖湾”的乡村旅游公司项目现场看到,新栽种的柑橘苗郁郁葱葱,生产便道、泥结石路和排水沟等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也已经完工。
该公司负责人姚世明介绍,在这块约2000亩的土地上,他们将栽种100亩葡萄、300亩李子和500亩黄桃,剩余土地将用于修建一条果蔬长廊、6个观光亭,以及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餐厅、客房、鱼塘等观光旅游配套设施。“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的这六大要素,我们都齐了。”他说。
姚世明预计,2018年该项目正式投用后,按照一亩地产4000斤黄桃估算,仅此一项产值就会超过500万元,再加上旅游及其他水果销售收入,这家公司年产值将超过1000万元,是该村近百家微企平均收入的10倍以上。照此估算,该公司投入的2000万元资金,到2020年就能全数收回,开始盈利。
为什么会想到抱团发展?姚世明的理由是:微企通常因规模小导致管理成本高,因业务单一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对此,姚世明有切肤之痛。2012年初,他成立了一家微企家庭农场,从附近村民手里租赁了20亩土地种植莲藕。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这种小规模经营方式的大问题:以每月500元的价格聘请一位村民来看护藕塘的水位和记录病虫害,平均每亩每月管护成本25元;但莲藕市场价格起伏不定,最低时每公斤只能卖到2元,远低于成本价,2012年年中,姚世明将种植规模扩大到300亩,管理成本立马省了九成。
但对于单一业务潜藏的风险,姚世明却“只能听天由命”。亭子村有81家微企家庭农场,其中九成以上种植规模不到50亩,且种植的都是黄桃、柑橘、葡萄等单一品种。
通过抱团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经营品种,降低管理成本、增强风险抵抗能力,成为姚世明等六户微企创业者的共识。新公司组建后,不仅经营规模扩大,业务种类也大为增加,除水果外,还有相对完备的乡村旅游“链”,以此留住游客,延伸服务,提升附加值。
“现在的感觉就是轻松,每个人都有相对固定的任务分工,遇到问题大家也能相互协商,共同解决,比单干的时候强多了。”公司股东之一李清兵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