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垃圾组”正在进行医疗垃圾收集和处理。通讯员 张远军 姜恒 摄
在国内,他是医学博士,也是教研室主任,来到利比里亚,他却变成了“蚊子专家”。蒙罗维亚当地时间12月5日,埃博拉诊疗中心开始接收病人后,他的工作中又增加了“收垃圾”这一项,他就是援利医疗队卫生防疫科副主任王英。有人问他图个啥?他说:“这是军人的使命,只为无愧于这身绿军装。”
作为医疗队卫生防疫科的一员,在医院开始收治病人以前,王英主要参与生活区的“消杀灭”和防蚊防疟工作。他每天都穿着防护服,背着喷雾器,穿梭在生活区的各个角落;或带着诱蚊灯,认真进行蚊虫形态学鉴定和密度监测。
因此,王英也成为医疗队里小有名气的“背喷雾器一族”和“蚊子专家”。
医院开始接收病人后,医疗垃圾的收集和处理便落在了卫生防疫科的肩上。这些垃圾具有高度传染性,每天都需要将成堆的医疗垃圾从各病区收集运送到指定位置,再进行相应处理。
王英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医疗垃圾收集和处理的重担,以“收垃圾组”组长的身份,带着两名医疗队队员和几个利比里亚兄弟,开始了在非洲“收垃圾”的日子。
这种“收垃圾”的日子并不好过!首先,他要进行当地聘用人员的防护培训,然后与他们并肩作战。“说实话,和当地聘用人员的密切接触还是有点让人心有余悸,毕竟难以完全排除这些人之中有埃博拉感染者的可能性!”
然后他们每天都要穿着防护服,全副武装地进入“红区”(污染区),将各种医疗垃圾进行分门别类地收集和处理。
这些医疗垃圾大部分都需要进行焚烧;不容易焚烧的则用消毒液浸泡后掩埋。“垃圾焚烧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站在利比里亚的烈日下,守在浓烟滚滚的焚烧炉边,闷在几乎让人窒息的防护服里,真有点度日如年的感觉。”王英说,上臂淌下的汗水不停地往手套里流,身上的汗水则沿着腿部流入防护靴,这种淌汗的感觉有点让人恐惧,因为连自己都不确定到底是汗水还是污水。每次从污染区出来,整个人都要虚脱了,全身都会被汗水湿透,从内裤和袜子里拧出的汗水哗哗地流,脱下的靴子和手套能倒出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