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万——这是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
1%——这是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大致比例。
两个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创业难、创业配套政策跟不上的尴尬。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教育部近日发布的一项年末例行公告《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这一条内容被“置顶”为最重要的部分。
创业课程算学分,鼓励创业从“选课”开始
此次公布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事实上,过去已有多所高校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课程之中。业内人士表示,将创业课程计入学分,能够吸引学生前来“选课”,从而提升创业热情和能力。
武汉理工大学的籍晓岚通过学习创业课程,现在成了一家商贸公司的创始人。她认为,创业课程对创业实践帮助不少:“法律、经济、管理等与创业紧密相关的方面都有涉及,我们遇见签合同、招工等具体问题时也不会太盲目。”
结构性就业难成为近年来中国毕业生面临的突出问题。专家认为,就业难已是常态,自主创业将成为新常态。不过,创业课程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引发争议。一些“创业班”沦为“创业理论班”,缺乏实践探索,最终以无人创业尴尬收场。还有人认为将创业引入学校有违高等教育的初衷,仅仅用薪水、创业业绩来衡量成绩可能会给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
允许休学当老板,不意味着学校“甩包袱”
根据通知规定,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业内人士认为,休学创业为那些有创业能力和热情的学生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对掌握核心技术,尤其是科技类院校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2013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师生休岗休学进入该地新技术开发区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研发者得70%。新政实施以来,光谷已有300多项成果入园转化。
然而,在“休学创业”落实的过程中,“休学”和“创业”不应当割裂。一位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一些学生休学“创业”的内容与创业无关,失去了休学的意义。此外,学校相应的管理也应当跟上,不能把让学生休学视为甩掉责任的“包袱”。
4年引领80万学生创业,税收减免、融资服务要跟上
4年内引领全国80万大学生创业,是人社部、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实施的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目标之一。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实施好这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创业培训、工商登记、融资服务、税收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
一些地区出台的优惠政策已收到实效,帮助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度过资金困难的难关。据了解,景德镇市陶瓷创业孵化基地累计为入驻创业实体发放各项政策性补贴47.24万元,为初创经济实体减免税收140.58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多万元。
但目前的政策大多和钱直接挂钩,往往成为许多扶持政策不能长效的重要原因。除了资金扶持外,初创企业更需要市场政策。创办了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的大学生张鹏表示,大学生创业者的产品或服务在起步时不够成熟,入不了政府采购人员的考虑范围,如果政府能在订单上扶持,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成长起来。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新华社记者 聂可 丁静 彭卓)
相关新闻
教育部提出建立弹性学制允许休学创业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施雨岑 刘奕湛)教育部近日就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下发通知,从6方面入手对本届749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部署。引人注意的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被摆在首位,并明确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加大对他们的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部门,对创业的学生落实创业培训、工商登记、融资服务、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开设网店等多种创业形态。毕业年度内在校期间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申请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持证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通知要求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金融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