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本报评论员
立足全局才能把握大局,顺应趋势方可乘势而进。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呈现一系列趋势性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走势,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辩证看待经济发展趋势的衍变。
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大势。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体经济增长明显不平衡,美国复苏加快,新兴市场国家总体放缓,欧洲、日本依然步履维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虽面对诸多困难、挑战,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数较小、后劲较足、潜力较大,中长期仍将保持持续向好的趋势。
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下,也要看清苗头性、规律性的衍变。要看到,目前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不变”之中也蕴含着变量:新常态下,国内经济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等方面,均发生了一些趋势性变化。我市经济发展也发生了一些苗头性、趋势性的衍变。
比如,大众化、模仿型消费正悄然变化,网购、旅游等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互联网经济加速发展,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环境约束趋紧,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势在必行;我市面积大、区域城乡差异大,互联网信息化等新技术应用,以及新能源开发,使得相对落后的功能区域和区县有可能实现加快发展、绿色发展,等等。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新变化也是新机遇、新挑战,必将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我们要善于把握趋势、发现问题、捕捉机遇,要勇于面对变化,尽快适应变化,有效应对变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思路上及时调整,在政策上抓紧对接,在措施上更加有力。要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积极作为,增强应对经济发展趋势性衍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把宝贵的战略机遇转变为现实的发展成果,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