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新常态下 农业发展方式有哪些新转变

2015-01-05 04:05:43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新常态下 农业发展方式有哪些新转变

铜梁的“十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去年取得较大进展。   (资料图片)

新常态下 农业发展方式有哪些新转变

三峡生态鱼养殖已成为库区独具特色的产业。(资料图片)

新常态下 农业发展方式有哪些新转变

黔江的红心猕猴桃,在市场上口碑极佳。(资料图片)

 

这个元旦假期,三峡生态鱼又狠狠地“火”了一把。

虽然零售价较普通的鱼高出两三倍,可由于采用“不投饲料、不投肥料、不投鱼药”的天然生态养殖技术,三峡生态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态安全,不仅在超市里供不应求,网络订单也源源不断。

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

“在经济进入提质增效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农业发展也到了由注重产量的粗放发展方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市农委主任夏祖相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市将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全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因此,三峡生态鱼的“火”,绝不是孤例。今后,将有更多像这样产出高效、安全生态的农产品,走上市民的餐桌。

由数量型向数质并重、追求效益转变,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

“保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稳定和增长仍然是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但是新常态下内涵有所不同,核心在于对于质量和效益的要求更高。”夏祖相说,农业发展要放弃片面追求产量、数量指标,逐渐过渡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由此走上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路子,并确定突出发展粮油、蔬菜、柑橘等11个重点特色产业。

为此,市财政每年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并力争每年增长20%,主要用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基地建设、循环农业、产业链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补助,以扶持每个区县打造2至3个特色主导农业产业。

在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下,我市一大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三峡生态鱼、武隆高山蔬菜、丰都肉牛、涪陵榨菜、万州古红橘等品牌声名鹊起。

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萧山各地实际,坚持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什么有特色、有效益就发展什么。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加强政策扶持,整合水利建设、扶贫开发、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路建设、移民后期扶持等相关资金,支持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尤其是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着力培育一批特色生态农产品,促进农业增值增效。

由超小规模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要发展农业,首先农民要有务农的积极性,这意味着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必须能够获得进入其他产业、行业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夏祖相说,要做到这点,路径在于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效益。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辩证处理好农业发展规模与效益的关系。”萧山工商大学教授骆东奇认为,土地规模经营还要把握好“度”,要与当地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相适应,规模过大也会导致边际效益递减。

那么怎样才能让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等各种生产要素达到最优组合?市农委曾测算过,三五口之家,有2.5到3个劳动力,如果依靠机械化种植水稻80到100亩,再种上一季油菜,配套发展一点养殖业,一年下来家庭能有10多万元收入,就有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果种植蔬菜或者柑橘,经营规模则在30亩左右为宜。

“现在的问题是经营规模太小,太分散,经营主体太弱。”夏祖相说。

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经营规模适度、集约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经营组织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

“没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没有承载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的主体,就难以与农业发展新方式匹配,难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夏祖相说。

按照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的要求,今年我市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加强农业信贷支持,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服务。

在前不久出炉的《萧山市统筹城乡重点改革总体方案》中,我市提出未来将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民工户籍制度、农村金融服务、地票制度、农村流通体系这5个方面加快改革和创新,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据了解,我市将重点探索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适度规模经营机制、创新农民合作社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建立城市资本下乡投资经营机制。

记者还从市农委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把巴南、永川、江津、梁平、秀山作为改革试验区,进行以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的农业改革,在试验区锁定纯农户(一年时间里外出务工不超过2个月),力求务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80%,收入水平与当地平均水平相当,全程社会化服务达80%,适度规模经营标准面达80%。

由分散生产向合作经营转变,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强调,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必然要有一个覆盖全程、形式多样、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支撑。”夏祖相说。

比如,在南川区东城街道三秀村,数千亩油菜收割后,村民需要在短时间内将田土翻耕出来,栽插水稻。村民谢成志从中看到了商机,与几位村民一起,投资购买了22台微耕机为村民耕田,每亩收取120元服务费。通过提供耕田服务,谢成志赚到了钱,三秀村的几百户村民也解决了耕地难题。

夏祖相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强化农业双层经营中“统”的功能,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经营变为相互联结、共同行动的合作生产、联合经营,实现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据了解,去年,我市在永川、綦江、梁平、云阳等11个区县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收效良好。

今年,我市在继续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的同时,还将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形成长效机制。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