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时政 > 正文

新华社:敢于担当积极有为地推进改革攻坚

2014-06-08 03:25:24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伟业必成于实。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时间即将过半,唯有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才能蹄疾步稳、求得实效,一口接一口啃下攻坚期的硬骨头,一步接一步涉过深水区的险滩,积小胜为大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改观,用协同推进实现总体效应,从而为夺取全面深化改革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再次强调抓好落实,指出“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这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必须一以贯之的基本遵循,也是当前解难题、办难事、克难关必须善于运用的重要方法。

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到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的意见和试点工作方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无论是从审议的改革方案看,还是从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内容看,涉及的都是重大问题、难点问题、敏感问题,无不对国家治理、经济社会发展、公平正义等全局问题具有重大影响。只有抓住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不放手、不松劲,胆子大、步子稳、措施实,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夺营拔寨、克难攻坚。

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上下齐心、上下同欲。中央总揽全局搞好顶层设计,地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践,二者缺一不可。财税体制改革之所以情况复杂、任务艰巨,说到底是因为利益调整难度大。深化改革,就是要有再坚固的利益格局也要触动,再复杂的问题也要破解的勇气和智慧。朝着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形成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的目标方向,着眼于建立管长远的新机制,把系统性重构的文章做实做足,就能既解一时之弊,又得长远之利,把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好。

改革是促进发展的动力。推进城镇化,离不开户籍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镇化进程,既是顺应农业人口转移大势的重要举措,也是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户籍制度改革涉及亿万人口进城落户,关系千家万户百姓安居乐业,是民生制度,更是民心工程。户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在于,各地情况不同、能力迥异,群众诉求也有不同,要按照中央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充分考虑能力和可能,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的总要求,既统筹考虑,又因地制宜,把握好全面放开、有序放开、合理确定、严格控制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让户籍制度改革成为保障民生的兜底网、促进发展的助推器。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平正义既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价值理念,也是国家实现善治的必然要求。司法作为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和制度保障,司法正,则人心定、天下安。司法机构和人员要尽责履职,离不开制度支撑。把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等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落实好、试点好,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推动制度创新,司法体制改革就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广大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难题的另一面是机遇。一旦破解了制约发展的关键性难题,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强的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只有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才能实现改革的蓝图。改革是系统工程。故推进改革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对照改革工作要点抓紧检查落实,抓实对账盘点。惟其如此,改革必将在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地方的扎实努力下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新华社评论员)(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