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报刊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立科学的教师流动机制 促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2015-04-17 18:41:31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由于受观念、机制、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优秀师资集中在城镇优质学校,导致农村学校师资数量有效需求不足、学科结构失衡。区域内校际之间、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没有显著缩小,“择校热”等教育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政策配套,促使教师真正流动起来,带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针对目前区域内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刘希娅说其原因:一是“趋利化”流动造成教师作用发挥不大。各地教育部门为了推动教师流动,出台政策将“支教”等流动工作与职称评定挂钩,而这种方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产生了城镇老师积极申请到农村学校支教的热情,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却使支教成为一种功利行为。以试行教师流动制度较早的辽宁省沈阳市为例,2006 年当地调查显示,与晋职无关的积极主动参与流动的教师仅为27.52%。带着功利需求流动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并不能真正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向上位”的流动影响教育均衡发展。城区教育行政部门不愿把城区的优秀骨干教师调到农村等薄弱学校。相反,通过引进等途径把区域内一些骨干教师补充到优质学校。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城区学校也不愿意把本校的优秀教师进行流动交流。
    三是“短时低效”的流动影响教师交流成效。目前各地教师流动时间普遍在一年左右,加上流动比例较小,一所学校往往一年只有一名教师流动交流,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很难起到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作用。
    刘希娅建议,建立科学完善教师流动机制。从制度层面推进教师流动的同时,尊重和结合教师的意愿,促进教师队伍有序流动并产生积极效益。利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以县域为单位教育集团化发展,并在教育集团内干部、教师流动,优化利于教师流动的分配方案,实行多所学校联合办学“片区制”,片区内校长、教师流动。建立名优教师流动授课制,更好地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使更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同时,实行“身份不动岗位动”的中短期计划,流动一定时间以后回到原有学校,让教师没有身份改变的后顾之忧。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