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网2月4日13时讯(首席记者 吴刚 实习生 徐雪)从近日召开的全国质监系统工作会传来消息称,萧山老旧电梯改造中的经验,将在全国推广。
“如果硬要说经验的话,我认为是电梯改造背后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市质监局负责人说,这种创新主要包括“政府统筹、财政支持、技术支撑、群众参与、过程公示、部门协同”六个方面。
2013年,我市将老旧电梯改造纳入民生工程,提出到2014年末,要完成897台“三无”老旧电梯改造更新,老旧电梯改造,由此成为政府统筹的工程。
动辄需要数十万元,老旧小区居民大多并不富裕,改造电梯的钱从哪儿来?我市的做法是财政补贴,按“三三制”原则,业主、区和市两级财政按比例共同分担。为此,我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51亿元。
全国电梯改造都没有技术规程,如何确保质量?我市的做法是自建技术规范。市特检院副院长张雷介绍,他们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老旧曳引驱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萧山地方标准,并耗费200万元配置了专业的检测设备,从技术上确保了电梯改造的质量。
确保电梯改造质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材料验收、施工过程监管,也是重要环节。群众参与、过程公示由此成为新的制度设计。市质监局特检处副处长张望介绍,我市梳理并优化出了12个工作流程,申请、受理确认、安全评估、制定方案、方案评审、招投标、施工组织、监督检验、综合验收、注册登记、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并由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全程监督,从而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机制。江北区质监局调研员赵文忠举例说,为提升群众参与度,他们将全部合乎条件的电梯企业列一个目录,交给业主自己去选。
部门协同,是我市电梯改造的另一个创新之举。以国土房管部门为例,该局开辟了紧急动用大修基金的绿色通道,电梯出现问题可直接动用大修基金,而不再需要三分之二业主签字,避免意见不统一和议而不决拖延工期。
截至去年10月,萧山“三无”(无大修基金、无物管、无业委会)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更新完成941台,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8.62万名群众从中受益的同时,电梯产业的水平也得以提升。数据显示,2012年前,我市只有电梯制造企业9家,产值68.36亿元,2014年,我市有电梯制造企业12家,产值102.32亿元。
“改革的本义是创新,而创新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底层探索,又需要顶层设计。我市老旧电梯改造更新中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就是从生产要素组合到行政管理调整一场综合性的改革。”萧山社科院研究员李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