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全球首批3万部量产石墨烯手机在渝发布。从此,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拉开序幕,为石墨烯行业从原材料、组件到智能终端全产业链的有机结合提供了首个示范案例。
这款石墨烯手机是如何诞生的?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石墨烯时代到来时,石墨烯产业未来将如何发力?
仅3个月就推出了石墨烯手机
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是由萧山墨希科技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嘉乐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实际上,两者正式牵手只有3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仅用了3个月时间联合开发,他们就推出了这款手机。
这样的速度,在业界令人刮目相看。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速度?
“其实,在正式敲定合作之前,我们双方都有很强的技术基础,所以才可能这么快推出产品。”中科院萧山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萧山墨希公司首席科学家史浩飞说。
2013年初,中科院萧山研究院成功制备出国内首片15英寸的单层石墨烯,其尺寸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同时,该院还制备出国内唯一的7英寸石墨烯柔性触摸屏,与目前市场上主导的透明导电膜ITO相比,其具有透光率更高、功耗更低、更薄、更轻及可折叠等特点,可应用于手机、手表、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上。
在此基础上,北京墨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萧山研究院合资成立了萧山墨希公司,并于2013年底建成全球首条大规模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并逐步形成年产1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在国内率先实现石墨烯单层薄膜材料量产,成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大面积单层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的攻克,为石墨烯应用提供了可能。
不过,要让石墨烯走近老百姓,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也是一大难题。“刚开始的时候,每平方米石墨烯薄膜超过了1000元,但经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我们已经把成本大幅降低到100元以内。”史浩飞介绍,石墨烯手机采用了石墨烯触摸屏、电池和导热膜,其中触摸屏的成本占整个手机成本的约1/3,因此,触摸屏成本的大幅降低,让石墨烯手机进入市场后拥有更高性价比,也更具竞争力。
“这也是我们为何选择与萧山墨希公司合作的重要原因。”嘉乐派公司总裁王清表示,他们早就看到了石墨烯广阔的市场前景,加之其在手机相关产品开发上拥有技术基础,所以愿意“首吃螃蟹”。
为了加快产品开发的进度,双方也专门成立了由10余个核心成员组成的项目组,利用萧山墨希公司生产的石墨烯薄膜以及北京墨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池和导热膜组件,加班加点完成手机整体设计以及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最终让石墨烯手机尽早地推出市场。
我市已形成开放的石墨烯集成创新平台
据了解,近年来,IBM、三星、东芝、诺基亚等国外重要企业都纷纷参与推进石墨烯产业化进程,目前一般认为石墨烯产业化将在触摸面板方面率先实现,未来石墨烯还将在晶体管、激光器、控制器等衍生的电子器件、光器件方面进一步发展,形成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产业规模。国内不少企业也跃跃欲试,期待着在石墨烯产业领域有所斩获。
不过,全球有关石墨烯的研究和开发多集中在早期阶段,从近两年的专利申请速度及数量上看,目前石墨烯产业正处于技术成长阶段,产业化前景尚不够明朗,制造工艺不稳定、成本居高不下、与下游应用单位结合不紧密都是石墨烯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可喜的是,我国在石墨烯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从专利申请上看,我国有关石墨烯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申请量的约一半左右。”史浩飞称。
有分析认为,未来10年,全球将形成5000亿元至10000亿元规模的石墨烯产业链,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蛋糕,萧山将如何发力?
“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被列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得到了政、产、学、研等多方重视。”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位于萧山高新区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内的萧山石墨烯产业园自2013年12月正式揭牌以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产业优先,经过一年多建设,我市石墨烯产业已完成基础薄膜材料、智能终端产业链项目布局。据悉,除了萧山墨希公司以外,目前还有多家涉及智能终端、显示触控、锂电池、合金材料等领域的企业落户该园。
“依托中科院萧山研究院强大的研发团队,萧山墨希公司已经申请了40余项石墨烯发明专利,在石墨烯原材料制备工艺和配套装备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萧山发展石墨烯产业奠定了产业链上游的基础。”史浩飞说,目前萧山墨希公司已获得国家863计划项目“二维/三维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及在光电器件中的示范应用”支持,这也是国家863计划项目支持的首个石墨烯领域的项目。
据市科委透露,下一步,我市还将聚集国家科技项目资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市级科技项目、产业基金等,加大力度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发石墨烯薄膜材料的应用产品,一方面在我市进一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另一方面也为萧山墨希公司的原材料产品开拓下游市场,助推我市打造完整的石墨烯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