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山地城市,萧山主城几乎没有非机动车交通,机动交通和步行交通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形式。然而,萧山主城步行交通还存在各种障碍,需要用智慧去解决,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及维护。
障碍一:信号灯弱化行人通行安全
障碍点代表:新南路松石北路十字路口
只有科学设置信号灯配时并严格执法,才能保障行人安全地通过十字平交路口。然而,近日有多位市民向本报反映,萧山会馆附近的新南路松石北路十字路口,行人过街有点难。
9月21日,记者在这一路口观察发现,车行红绿灯由原来的三向(左转、直行、右转)红绿灯,更换为一个左转红绿灯和一个圆盘红绿灯。圆盘灯为红色时,右转车辆依然可以通过,提高了路口车辆通行效率。
路口4个方向都设有白色的警示牌“右转车辆,红灯可行,避让行人,安全通过”。记者观察发现,5分钟内,从新南路右转进入西湖路的车辆共有24辆,其中只有1辆面包车礼让了行人,其余车辆都是在行人中间穿过。一位推着婴儿车的老年人跑不动,在车流中干着急。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这一地区还较为普遍。
处方:专门设置人行信号
南京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史桂芳博士:在一些人行过街量、路口右转车辆数量都比较多的平交路口,应该在信号灯控制方案中,优先为行人安排专用的过街绿灯信号。如果要设置圆盘灯,一定要有配套的执法电子警察,对右转未礼让行人的车辆及驾驶员严格执法。
障碍二:行人过街绕行远
障碍点代表:沙坪坝天陈路重师大门
与车辆一样,行人也是交通参与者,也有通行道路的权利。但在许多路段,行人过街出行,绕行距离过远,人行过街设施设计随意,带来安全隐患。
本报就接到读者反映,沙坪坝区天陈路重师大门口违法过街现象严重。9月20日,记者来到天陈路重师大门,短短2分钟,就3次上演行人横穿马路,其中有老人也有小孩。约70米开外有一处新修的人行天桥,通过的行人与横穿的行人数量基本相当。
“走天桥要绕多大一圈,这里过街我们走习惯了!”一位横穿马路的年轻人说,原来这里是人行横道,后来修了天桥,就取消了,但他还是觉得从这里过街更“直接”些,如果走天桥,他要多走200米的距离。
处方:设置自动扶梯加强引导
萧山交通大学交通规划学者高建杰:设置人行天桥的位置,要符合行人过街的习惯和规律;最好增设自动扶梯加以引导,提升人行过街的舒适度。
障碍三:施工围挡占用人行道
障碍点代表:较场口大元广场、五一路帝都广场对面
人行道本是行人的步行“小天地”,然而却常被一些占道施工随意“征用”,导致行人只好走向车行道。
在较场口凯旋路附近,占道施工围挡占用了部分人行道,使得大元广场步行前往凯旋路电梯的通道,十分狭窄,几乎只能单人通过。
在五一路帝都广场对面的工地,施工围挡只留出了一个身位的步行空间,这里步行交通需求大,许多市民只好在公路上行走,加剧了五一路的拥堵。
处方:严格限定审批占道区域
清华大学注册城市规划师姜洋博士:施工占用步行道的围挡,对行人来说非常消极和压抑,市政部门和交管部门必须严格审批占道施工行为,对占道施工实施精细化管理,预留出充分的步行空间,对擅自侵入步行区域的占道行为实施严格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