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处是连片的瓢儿白、花菜和儿菜,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桂花、香樟等苗木,这是记者近日在永川区解放村看到的景象。这个村40多家农业微企种植了3000亩花卉、蔬菜和苗木,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三。
这40多家微企,有三分之二是由“外来户”创办的。
“外来户”为何如此青睐解放村?解放村村委会主任罗国友介绍,解放村离永川城区有30多公里,经济落后,村民自主创业的意识不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该村增收的主要渠道是村民外出打工,一些耕地被撂荒。
2008年,两家农业公司来解放村搞农业开发,土地租赁的成本非常低——旱地每亩折合水稻200斤,水田折合500斤。这一价格,只有离城区较近地区的一半。
依靠低廉的土地租赁成本,两家农业公司获得了较高的利润,他们拿出一部分利润,再利用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补助资金,为解放村进行耕地改造,并修建了较为完备的路网,使这个村的农业经营条件大大改善。
几年前,我市出台鼓励微企发展的优惠政策,不少外出务工农民回到农村创业,在耕地上“掘金”。
来自璧山的返乡农民巫正洪在解放村租赁了90亩耕地建立蔬菜大棚。利用外出务工时学到的种植技术和农田管理经验,每年营业额都在百万元以上。
“外来户”发大财,启发了本地村民。村民蔡中洋向巫正洪学习种植技术后,利用微企的补助资金和财政贴息贷款,建起了自己的蔬菜大棚,每年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
罗国友介绍,目前,解放村由“外来户”和本地村民创办的40多户微企,每年实现产值超过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