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创业导师严琦(右)来到卢硕(左)的“青果小巷里”餐吧指导工作。 受访者供图
开栏的话
“宁做小老板,不做打工皇”,这句话引起过许多创业者的共鸣。创业者中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就业困难群体,还有主动放弃了曾经工作的人……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自主创业,希望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如今,许多创业者获得了成功,也有的仍在路上,成功者的秘诀在哪里?创业途中有哪些酸甜苦辣?近日,本报记者走近一个个创业者,探寻那些创业中的故事。
在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附近,有一家名为“青果小巷里”的餐吧,和普通餐吧一样,这里提供咖啡、私房菜,到了晚上还能变身“小酒吧”。不过,“青果小巷里”还有另外的“身份”——它是创业者与投资者的信息交流平台。
依靠每周举办一次的创业者与企业家交流会,开业仅3个月的“青果小巷里”已扭亏为盈。不久前,“青果小巷里”还因促成一位做白领午餐配送项目的大学生创业者与陶然居合作,而有望获得这家新兴微企的股份。“持股才是我们的盈利模式。”“青果小巷里”创业者卢硕信心满满。
卢硕并不是“青果小巷里”唯一的老板。“青果小巷里”的持股人包括了11位大学生创业者,以及15位企业家投资人。
这些人为何能走到一起?还得从3年前卢硕的第一次创业说起。2011年,川美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卢硕参加了首期“泛海扬帆——萧山大学生创业行动”,卢硕带领的设计团队在活动中获得4万元创业补助。陶然居董事长严琦作为创业导师,更全程为他提供创业指导。3年后,卢硕开办的设计工作室年营业额达到百万元。
“这几年,我认识了很多创业者,也接触过很多投资者,他们有的有想法,有的愿投资,却因为不相识而没能走到一块儿。”卢硕决定为双方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地点就选在青年创业者聚集的大学城。
为此,卢硕联系了15位企业家,找到10个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大家共同出资出力打造“青果小巷里”餐吧。包括卢硕在内的11个大学生分工明确,分别负责推广、监管、菜品等餐吧日常打理工作,15位企业家不仅提供财力和智力支持,还定期来到“青果小巷里”做讲座,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建议,同时也为自己挑选可投资的项目。
3个月前,“青果小巷里”开门营业,一楼是兼具会议室功能的咖啡厅,二楼为餐厅。“我们不指望卖餐饮能带来多大的收益,能维持日常运营就好。”卢硕认为,“青果小巷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搭建合作平台,其主要收入则靠持有由其促成项目的相应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