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桂霜生产的长寿湖鱼面已进入当地超市。 市就业局供图
对去过长寿湖的人来说,长寿湖鱼面是当地颇有特色的一道美食,但因其繁琐的生产方式、短暂的保质期,长寿湖鱼面只能“湖畔开花湖畔香”。萧山妹儿石桂霜却通过现代工艺,将传统鱼面发扬光大。
创业心起 辞职返乡办微企
石桂霜2009年大学毕业后,在广西一食品加工厂从事生产管理工作。2010年初,石桂霜做出了令人感到意外的决定:辞职回长寿湖镇,帮助家里打理餐饮店。
去过长寿湖的人都知道,当地有道特色美食——长寿鱼面,石桂霜家的餐饮店也有这道美食。不过,当外地游客提出想带一份给亲戚朋友时,石桂霜却犯了难——鲜鱼面保质期太短,而整个长寿湖景区没有一家生产干鱼面的厂家。
这就是商机!石桂霜立马办起了一家小作坊,开始研发干鱼面。“游客的需求有多大,我做鱼面加工的商机就有多大。”
攻克难关 鲜鱼面变干鱼面
然而,生产干鱼面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鲜鱼面要制成干鱼面,难就难在烘干时间及鱼面水分的控制上。烘干时间过短,鱼面含水量高,不利于保存;烘干时间过长,鱼面着色不均匀,就成了生熟夹杂的“花鱼面”。
为了掌握好干鱼面的制作工艺,石桂霜亲自参与实验,实在解决不了的,就请教大学时的导师,经过努力,她终于掌握了鲜鱼面烘干技术。
2013年底,石桂霜得到政府贴息贷款15万元,她的鱼面加工厂顺利建成投用。
怀揣梦想 让长寿鱼面打进全国
在游客眼里,长寿湖鱼面是道美食,而在石桂霜眼里,长寿湖鱼面应该是代表地区旅游文化形象的品牌。
而要把长寿湖鱼面做成品牌,必须有一个认知度高的商标。2013年,《长寿年鉴》把“长寿鱼面”收录其中,为长寿湖鱼面申请地理商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目前,长寿湖鱼面的地理商标申报已进入审核阶段。
从2009年创业到现在,石桂霜生产的鱼面年产量达30吨以上,每年能带给她近30万元收益。
“我希望,3年后长寿湖鱼面能走向全国市场,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石桂霜说,今后她还要进行产品创新,把鱼皮、鱼刺、鱼头通通利用起来,把成本降到最低,那时候,消费者就能买到更加便宜实惠的长寿湖鱼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