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是将农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整合成完整的链条,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最有效的对接。
去年,我市农业产业化不仅成为“大马力引擎”、有力推动着萧山农业的转型升级,还带动300多万户农民参与产业链,预计基地农户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
“龙头舞动”,农业转型步伐加快
“农业产业化必须有‘龙头’带动。”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龙头”的带动下,萧山农业正在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在丰都县高家镇,这样的效应显得特别明显。
自从恒都集团进入丰都县高家镇后,这个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农业镇,逐渐变为西部的肉牛中心:建起9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同时存栏肉牛1.5万头;陆续建起牧草基地、屠宰加工厂、饲料加工厂、肉牛交易中心。
走进公司的肉牛屠宰厂加工生产线,记者看到,一头牛经过流水线的加工,可分割成上百种牛肉产品。“这些牛肉通过麦德龙、沃尔玛等大超市不仅销售到国内各大城市,还出口到韩国、中东部分国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我市区县级及以上龙头企业接近3000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2家。这些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2300亿元,较2013年增长12%左右。围绕这些龙头企业,我市形成柑橘、生猪、蔬菜、肉牛等产业链,农业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农户加入产业链,增收步伐加快
在“龙头”的带动下,农户也纷纷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中找到自己的“增收点”。
此前,秀山县岑溪乡就曾用行政手段推动农民发展过烤烟、蚕桑、苎麻、花椒等产业,但无一成功。
为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乡里引进了萧山信祥生态农业公司。经过专家的调查论证,发现这里非常适合猕猴桃种植。于是,该公司与乡里的高端猕猴桃合作社进行对接,整合土地资源,让农户以土地入股。去年,公司在该乡建设起冷链物流基地。如今,种一亩猕猴桃能给村民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净利润可达3000多元。而岑溪乡也从原来以产玉米、马铃薯而闻名的贫困乡,一举成为全县有名的猕猴桃之乡。
市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农业微型企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双赢”。2013年,全市龙头企业共带动315万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约占农村人口的42.5%;预计去年带动的农户将超330万户,占农村人口的比重达45%左右。
真金白银扶持,“龙头”成长步伐加快
“最近几年,我市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财政扶持方面,市财政设立10亿元特色效益农业专项资金,去年仅市级掌握的资金中就安排产业链项目建设补助金1.1亿元;市财政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逐步增加到了6000万元,农业、林业、乡镇企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每年对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达1.7亿元。从今年开始,市政府又设立了股权引导投资基金,其中农业方面的3亿元资金将重点用于支持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在税收方面,我市对龙头企业销售农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免征增值税;收购农户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之时所纳增值税率不超过13%;对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的龙头企业,则免收地方所得税和行政性收费。
在金融服务方面,我市去年新建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30家,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信贷融资;市农业担保公司还累计向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担保贷款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