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九童圆梦 家庭为根”春节行动 本报记者 张莎 实习生 周尤
小朋友们晒出自己的“九童圆梦 家庭为根”春节行动图片。市文明办供图
核心提示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家风、家教也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刻。萧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充分利用春节期间这一开展家风家教建设的良好时机,联合萧山日报、渝北区、华龙网,在全市1000所城乡小学,开展了百万少年儿童参与的“九童圆梦 家庭为根”春节“六个一”行动,即拍一次春节习俗微视频、拍一幅温馨全家福、参加一次“笑脸·孝脸”摄影比赛、做一顿爱心年夜饭、创作一首春节童谣、当一次礼仪大使。
“六个一”春节行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全巿少年儿童从根在家、训在家、爱在家、礼在家入手,让中华民族亲情与文化基因在广大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吸引我市百万家庭和孩子们的热情参与。
1、根在家——家庭和谐造就牢固和富有凝聚力的社会
每年进入腊月,南岸区迎龙小学学生朱莉莉就开始期盼着母亲给自己准备的新衣服。妈妈告诉朱莉莉,穿新衣过新年是老传统,自己年少时家里不富裕,为给孩子们制作一件新衣,外婆总会提前收集很多碎布料,拼接成一件新衣。大年初一那天,几乎每个人都是一身新衣。
“如今,能这样完完全全地按照古老习俗过年的人家已经不多了。”南岸区教委副主任朱静萍说,近年来,家的味道、年的氛围渐渐淡了。一些人不重视家风建设,忙于事业应酬,到了春节也不归家;随着“独二代”比例的升高,一些家庭对“小公主”、“小皇帝”愈加溺爱;还有孩子攀比谁的压岁钱多……这些变了味的“新家风”不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更不利于孩子成长。
根在乡村、根在家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市文明办负责人提出,家庭是整个社会的细胞,细胞活了,健康了,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社会就多了温馨与和谐。“家庭和谐造就牢固和富有凝聚力的社会。‘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在“六个一”春节行动中,我市特别注重父母爱儿女,长辈爱子孙这个家庭之根,倡导全市小朋友动手贴春联、剪窗花、画年画、挂灯笼、着新装、拜长辈、观花灯,尊重文化传承。
市文明办邀请两个萧山娃韩欣妤、何欣怡担任“九童圆梦萌娃”,拍摄宣传片;再加上九童圆梦宣传大使、爱心画家钱昆特别绘就的国画《福至春归》,制作了系列公益广告海报30万张,春节前发放到全巿各区县的镇街、社区、居民住宅区、车站、码头、商业区域。同时,华龙网开设专用频道,号召全市小朋友上传春节习俗故事微视频、合家团聚全家福照片,参与“童谣中国梦”活动,并创作一首以“过年”为主题的童谣。目前,全市已收到微视频30万个、童谣1200首。
“年夜饭,喷喷香,全家团圆心舒畅,鸡鸭鱼肉都吃厌,只抢青菜萝卜汤。”这首过年童谣为巴南区界石小学六年级五班学生卢麒宇所作,是她观察到的新春变化。
界石小学教师介绍,界石镇本为全市儿歌之乡,春节期间,全校孩子围绕过年这一主题,踊跃创作童谣近200首,学校已将这些童谣编成随手报,广为传诵。
2、训在家——用家风故事激励孩子
“勤俭节约”、“百善孝为先”、“团结一致”……前不久,在九龙坡区西彭实验小学开学典礼上,十几个孩子相继走上舞台,讲述自己的家风传承小故事。
六年级二班学生敖雅雯是学校的“孝悌之星”,她的家训就是“百善孝为先”。敖雅雯告诉同学们,外公外婆从小教育她“孝是人之根本”。“小时候是外公外婆给我洗脚,我现在长大了,今年春节,我也给他们洗了脚。外公外婆说,我是好家风的传承人。”
家风,就是一种人生教育。不仅反映了一个家族的性格特征,也是一种家庭的道德规范,是家庭的生命力和支点。市文明办负责人说:“好的家风、家规,就是无言的教诲、人生的宝典;而坏的家风就是一个大染缸,让家庭成员深陷污泥之中不能自拔。”家风影响到励志勉学、修身处世、治家为政等方方面面,无论什么人,无论职位多高,都应对良好的家风家训持有敬畏感。
为在全社会倡导以优秀文化传统、理论为核心的家风教育,市文明办在“九童圆梦 家庭为根”春节行动中,倡导1000所城乡学校一起开展“百万孩子寻家风”活动,以“家风”、“家训”、“家史”为主题,让孩子们书写家庭故事、家族历史,了解家族发展脉络,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增强家庭凝聚力,进一步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目前,全市已收到家风故事3万余篇、家训4万多条。
3、爱在家——小爱温暖家庭、大爱温暖社会
萧山从来就不缺少爱与感动。今年春节,百万孩子以爱彰显着正能量。他们不仅在家里与亲人长辈相亲相爱,还把这份“小爱”散发到社会,汇聚成“大爱”,温暖身边陌生人。
南岸区珊瑚小学六年级十二班学生刘崟佳与妈妈共同操持年夜饭,并邀请邻居家80多岁的空巢老人王爷爷、刘婆婆来家里团年。12岁的她特别学做了一道京酱肉丝,忙活一上午端出来,让老人吃得分外开心。
大年三十,渝北区小学生张巧与家人一起邀请了渝北区木耳镇敬老院的两位老人来家里做客,共享爱心年夜饭。
春节前夕,沙坪坝区三峡广场上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福星”。他们在广场上寻找年过七旬的老人,与对方合影,拍下一张张笑脸。这是树人小学一年级三班学生组成的“假日小分队”。
孩子们的举动不仅让老人们感到格外开心,也感动了路人。在孩子们的带动下,许多市民主动与老人们合影,恭祝老人春节快乐、健康长寿。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我市约有10万名少年儿童参与做爱心年夜饭,与身边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共享。13万多名孩子参与为70岁以上空巢老人拍摄“笑脸·孝脸”照片活动。
4、礼在家——从家中礼仪起步、传递文明之光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今年春节,我市开展“九童圆梦·遵行国礼——童行中国梦争当文明好少年”活动,目的是让孩子在走亲访友中识礼、明礼、行礼。
市文明办印发了节日礼仪小手册,发放到1000所城乡学校。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的同学们融会贯通后,还将自己的理解制作成“礼仪卡”,在元宵节当天走上街头,向市民发放、宣传。
“春节随父母走亲访友、拜望老人时,要行鞠躬礼、抱手礼、点头礼、挥手礼;坐席聚餐时要懂得餐桌礼仪,要礼让老人,劝阻家人不酗酒、不酒驾……”五年级小学生周倩说,这些节日礼仪让她在春节期间串门时获得不少长辈的赞扬。她的目标是,带领更多的小伙伴,一起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近年来,市民过春节的方式越来越“洋盘”,不少家庭选择外出旅游的方式欢度新年。春节后,志愿者张女士在华龙网亲子频道晒出4岁儿子胡桐去泰国旅游时的一组照片,展现了桐桐文明出游的点滴。这件事,不仅央视、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许多境内媒体给予报道或转载,不少境外媒体也不吝篇幅给桐桐“点赞”。
一路上,张女士从小处着手教育孩子要做个文明小游客,并制作了“我四岁半,我要做文明小游客”、“文明出游,不浪费食物”、“我是文明小游客,自觉排队”等若干标语,桐桐也认认真真地在每张“军令状”上留下了稚嫩的签名。在妈妈的教导下,4岁的桐桐成为了一个“文明出游小标兵”。
春节期间,我市还有12位“文明小游客志愿者”,分别去往泰国、北京、广东、海南、浙江、云南、成都、贵阳及宝岛台湾等地旅游。这些小志愿者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文明主张,他们不仅在旅途中规范着自己的言行,还影响了周围的更多人,传递着文明之光,让文明成为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2015“九童圆梦 家庭为根”春节行动——全程围绕家庭美德发力、全力转向树立好家风发展、全面为孩子成长的好家教发声,让孩子将家教、家风自觉地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对“家”的小爱汇聚成对“国”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