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席武。见习记者 谢智强 摄
“田间地头摆产业,屋前屋后搞清洁,左邻右舍讲团结,尊老爱幼讲道德。”这是潼南县桂林街道双坝村党支部书记朱席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双坝村村民都亲切地称他“蔬菜干部”,因为该村生产的鲜销蔬菜不仅占了主城市场1/4的份额,还远销川中及川北等地的40多个大中城市,更出口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为村里引进地磅秤,改变传统称重方法
2007年,朱席武在云南呈贡县做菜生意,发现当地群众以种菜为业,并发展冷链物流和蔬菜深加工产业,而方便、快捷的地磅秤更是让他感受颇深。
“家里也同样搞蔬菜,但称重还停留在传统的方法——一挑竹篓子,先用一二百公斤称重量的木杆杆秤连货带皮称,然后除皮,就是菜的重量,不但费时费力,还不准确。”朱席武说。
2008年,朱席武花了3600元钱买了村里第一台地磅秤,最大称重量可达3吨。这样一来,不但省时省事儿,还配有电子显示屏幕,重量多少大家一目了然,又准确又公平,买菜的老板和卖菜的种植户都很满意。这样不仅提高了蔬菜的销售环节效率和透明度,也促进了公平交易,为蔬菜外销打下了基础。
种蔬菜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双坝村共有14个社,2502户、8008人,蔬菜复种面积达到2万亩。而在外承包土地种菜的有69人,承包的土地是本村面积的3倍。
双坝村出产的萝卜和甘蓝更是远近闻名。朱席武说,在去年冬腊月间,潼南萝卜有3/4销往北京、哈尔滨、天津等北方城市,而且卖得特别好,消费者认可度也非常高。
“全国十几个省市种菜的地方我都去考察过,我们的蔬菜,特别是萝卜和甘蓝,跟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相比,都不会差。”朱席武显得十分有信心。
在双坝村,以前只能卖个油烟钱的蔬菜,现在却成为了村里的主导产业,大家不但依靠蔬菜过上了好日子,全村还有60余户存款超过百万元,朱席武说:“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双坝村具有独一无二的土壤条件,为生产高品质的蔬菜打下了基础。朱习武说:“让城里人吃上放心菜,我们才有事做、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