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频遭雾霾侵袭,人们开始反思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影响,许多市民开始主动选择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
据统计,今年春节,我市烟花爆竹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减少7%,主城区减少了22%,不少生产厂家囤积了大量产品、各地经营公司也喊烟花遇冷,而众多代销商却称烟花爆竹已是亏本的买卖……
烟花爆竹究竟何去何从?连日来,记者深入我市烟花爆竹生产厂家、经营公司、代销商等,探寻烟花爆竹未来之路——
经营商家
见机行事不做赔本买卖
3月17日下午,又是一个艳阳天,萧山市烟花爆竹集团酉阳县有限公司经理张永军坐在办公桌前,心里却没有天气这么灿烂。
“销量连续三年下滑。”从2000年开始,张永军开始经营烟花爆竹,高峰时期一个春节营业额可达1000多万元,然而从2012年春节开始,就出现了下滑的苗头,到了2013年春节,营业额不到50万元,今年春节只有10多万元,“再这样下去肯定是亏!”
春节后,张永军一直在思考接下来该干点什么?他想转行,但又不甘心——毕竟红火了这么多年,曾经,能经营烟花爆竹是多少人羡慕的事情。
“再看看。”张永军安慰自己,搞烟花爆竹经营,固定资产投资不大,说不干就可以不干,“见机行事,赔本的买卖不做。”
相比张永军的观望,渝北两路城区的一家临时销售点的摊主表示,再不售卖烟花爆竹了。
该摊主告诉记者,从2005年开始,每逢春节期间都要做烟花爆竹生意,以前每年短短几天都要赚上万元的钱,从2012年春节开始,利润就越来越薄了。
据萧山市烟花爆竹行业协会秘书长童庆洋称,由于市民环保、生态和理性消费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全市烟花爆竹销量下滑近30%,尤其是主城,销售难的现象尤为突出。
生产厂家
未雨绸缪转型寻找出路
经销商有了停业的念头,而更多的生产厂家也有了转型的想法。
“迟早得转型。”直到3月,忠县翠竹鞭炮厂还没开工,老板黄朝斌称,积压了400多万元的产品,再生产出来怎么办?他现在考虑得更多的是转型的事。
黄朝斌的鞭炮厂1997年建成,从小作坊发展到60亩的标准化厂房,年产值近1000万元。从前年开始,他的鞭炮销量开始下滑,今年春节下降到不及往年的60%。
早在2012年,黄朝斌将董事长位置让给了女儿,自己一心谋划转型的事。他告诉记者,厂房是自己的、又位于高速路口和码头边上,做物流或办饲料加工厂,都不比烟花爆竹差。黄朝斌说,他已找到了转型的路,但还在等。
“等的就是政策。”黄朝斌坦言,转型也算是对生态、环保有所贡献,就看政府有啥转型的鼓励措施。
黄朝斌是“稳起”的,但梁平渝正烟花爆竹厂的高宝良已是“两条腿走路”了——细心的高宝良发现,烟花爆竹再没作为重点产业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现在,他一边生产烟花爆竹,同时又围绕农业做起了文章。
梁平基地
建研发中心促产品升级
“不是想转就能转,说砍就能砍的。”梁平县烟花爆竹行业协会会长詹传明介绍,梁平烟花爆竹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现年产值近13亿元,解决了两万余人就业,是全国22个烟花爆竹重点县之一,全市53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梁平就占了27家。詹传明说,干了几代人的产业,说不做就不做了,一是感情上无法接受,二是短期内难找到实现产值过亿的替代产业。
据介绍,梁平27家生产企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近80%,早在6年前就实现了空饼插引、机器灌药等自动化生产,处理废品有垃圾池、排放废水有沉淀池,大多企业还建起了花园式厂房。
“加大技改,把产品做精,把企业做强。”作为梁平烟花爆竹重镇,聚奎镇有9家生产企业,解决6000多人就业,农民直接收入1.2亿元,近半的工业产值来自烟花爆竹。
梁平县安监局副局长任本忠称,与全国烟花爆竹重点县的名头不相匹配的是,该县还没有专业的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生产上都是“跟在别人后面走”,或者还在“吃老本”。他透露,下一步要建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和研发团队,促进产品的换代升级。
“一要限产,二要对现有生产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和转型升级。”童庆洋认为,我市烟花爆竹的销售下滑主要症结在于产大于销。他建议,应该对全市现有53家生产企业中那些管理不规范、设施陈旧、管理落后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通过转型升级保留一部分,这样既保障了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又保证了烟花爆竹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