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干部
本报记者 李幸
康厚明在运送废料。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康厚明有好几个头衔:“党的十八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伴随着这些耀眼的光环,他也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萧山建工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基层管理干部。
4月8日,当记者按约定时间来找康厚明时,却不见他的踪影。正当记者心里打鼓时,身边2米处的粉料提升机洞口突然打开,跳出一个“白粉人”(全身沾满白灰),向我走来。
“不好意思,我就是康厚明,没办法,机器又堵了,进去掏了下。”康厚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牙齿上沾着灰白色粉末,他连忙到一旁的水龙头下冲手,又捧起自来水,洗了一把脸。朴实的举止,和任何一个农民工没有两样。
工作业务上的带头人
和许多进城务工青年一样,康厚明也是怀揣着外出赚钱的梦想走出老家永川的,出来后,康厚明干过粮食加工,也干过石工、集装箱装卸、工程建设,转战了好几个城市,十几年前来到萧山建工市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路面、桥梁、公路工程建设工作。
通过自己的努力,康厚明从一名提灰搬砖推车打杂的小工,成长为施工技术过硬的“行家里手”,他现在是该公司沥青拌合站的副站长,虽然身份变成了“领导”,干的是管理工作,但要是遇到脏活儿累活儿,他还是习惯“第一个上”。
康厚明告诉记者,像今天这样粉料提升机堵塞是常事,堵了就只能靠人爬进直径1米左右的洞口,到机器内部去掏。机器内部的粉尘有上百摄氏度,空气也有近70℃,人待在里面的极限只有10分钟。
“以前这样的工作没人愿意去做,我是劳模必须带头!”虽然塞上耳塞、戴好口罩,但干燥的粉末依然往嘴里钻,再加上空气里的灰尘,等从机器里爬出来时,也变成了“白粉人”。
想方设法为农民工“跑路”
2008年,对康厚明来说意义重大,那就是他成为了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康厚明至今记得那一幕,在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身边的20多名工友比他还兴奋。“信在每个人手上传了一遍,才回到我这里”。
也就是那一刻,他觉得身上多了份担子:必须想方设法为兄弟姐妹们鼓与呼。
时隔多年,康厚明还记得第一个向自己求助的农民工——九龙坡区巴福镇钟鹤村的农民涂泽均,当时在一家企业打工时,从屋顶摔下来,脊背被摔断,但用工单位却拒不支付赔偿金。
带着涂泽均的材料,康厚明来到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他虽然不知道该如何帮助这位不幸的工友,但他知道,时任法院执行局的局长汪霞一定会帮他出点子,甚至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汪霞也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康厚明的努力和关注下,半年后,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从此,“康代表”这个称呼在农民工兄弟中叫开了,找他“跑路”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为了帮工友讨薪,他四处奔走张罗跑了十几次把钱要回来;为了给身患癌症的工友治病,他主动捐款帮忙联系医院……
“农民工不怕受苦,就怕受气。”这是康厚明的口头禅。他告诉记者,能为农民工兄弟说上话感到很欣慰,虽然他现在不再是全国人大代表,但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仍然要当好农民工代言人,为他们争取到更多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