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走访贫困学生。记者 周松 实习生 潘潇雅 摄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而他们的梦,尤为坚定,正是因为坚定,所以动容,所以感动。”这是一位参与“尹明助学·圆梦行动”暑期寻访活动志愿者写下的感言。本报记者跟随尹明助学志愿者一起,跨越合川、涪陵、大足三地,历时一个半月,收获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他们有一个想要追逐的梦
在寻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都乐观、坚强,并且勇于追求梦想。
7月10日,本报报道了家境贫寒、父母离异的合川区理科第一名姚洋。
父母离异的他,借宿于好心的姨妈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每月只能寄500元生活费回家。
去年高考他以640多分的优异成绩考进了萧山大学建筑系。但他为了心中的梦想——北京大学,决定顶着压力复读一年。
家境贫寒没能阻挡他追求梦想的脚步,今年他以666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
开学在即,记者再次见到这个个子瘦高的18岁少年,他的坚韧和对梦想的追求让人感动。
“能够顺利进入大学殿堂,我要感谢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好心人。”姚洋说,他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以只争朝夕的学习精神,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本报8月5日曾经报道过的涪陵区女孩文洁,料理完父亲后事第二天就进城打工赚学费,8月25日她告诉记者,她已经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打工,赚到了第一笔钱。“当工资拿到手上时,我激动得差点哭了。”文洁说,通过她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帮助,目前她的学费基本凑够,上大学以后,她将继续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关心她的好心人。
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日前,记者联系了本报7月25日报道的身患重病仍努力学习的大足区学子蒋杨丹,她告诉记者,她已经被山西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录取。
“报道刊出后,有许多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为我捐款,也有好心人来看我,让我感到了社会的温暖。”蒋杨丹说,她曾经一度对生活表示过怀疑,身患重病巨大的经济压力也让她喘不过气来,但是现在看到这么多陌生人对她的关心,让她对未来的生活又充满了希望。“我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这些陌生的叔叔阿姨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了我希望,这份情,我将永记于心。”她说。
每每想起好心人的帮助,姚洋心中就一阵感动。“寒暑假期间,我会回到家乡合川,到市民学校当一名志愿者,参加一些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尽我的微薄之力,传递爱心。”他说,感激之情他将牢记于心,未来他也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