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警惕公务支出“三大怪相”

2014-07-19 02:21:47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警惕公务支出“三大怪相”

明白账 新华社发

7月18日,2013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向全社会公开,空前力度表明中央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打造“透明财政”的坚定决心。

政府公务支出越细化、越透明,腐败浪费的空间就越小。日前审计报告曝光一些中央部门2013年度“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使用不严格的“怪相”,这些隐藏在2013年中央部门决算背后的问题发出了怎样的警示?政府“晒”收支,如何真正让百姓看明白,能监督?

“按下葫芦起了瓢” 超万亿元资金为啥藏身“其他支出”?

浏览18日公布的各部门决算,“其他支出”的身影随处可见。如环保部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中,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支出项下,“其他环境保护管理事务支出”16777.53万元,占比接近四分之一;国土资源部242.62万元的外交类支出中,“其他外交支出”92.73万元,占比高达三分之一多。

如果汇总财政部近日公布的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散布在各表格中的“其他支出”总额约1.3万亿元。数额庞大的“其他支出”中到底装了哪些支出?这些资金的使用合理吗?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其他支出”的存在有合理的因素,但金额要尽可能少。“要避免一些部门把‘其他支出’变成违规支出的藏身地,从而形成黑洞。”

他建议,对“其他支出”要疏堵结合,堵就是限制金额不能超出一定比例,疏就是允许一些没法列入相应类别的支出存在,但要有相应说明,把原因解释清楚,不能让“其他支出”成为阳光照不到的角落。

“堵前门开旁门” 协会为啥陷审计风暴?

此次审计报告中,不少曝出问题的单位都是部委下属的协会和事业单位,被点名的就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等,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在主管政府部门压缩公务支出的背景下,协会曝出违规使用“三公经费”等问题,是否存在“堵前门开旁门”部门转嫁费用问题?协会陷审计风暴发出怎样的警示?

记者翻看多部门网站,此次公开的2013年部门决算中,有的列出了所有包括协会在内下属单位的名称,但看不到与之相关的支出明细,有的则笼统介绍一下单位职能,对下属单位情况根本没提。

“协会属于社会团体,监管相对松一点,可能会有违规情况。另外,现在政府机关的监管严了,不排除会有一些支出转到下面协会的情况。”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推动协会和政府脱钩,并对带有一定官办性质的团体加强管理,尤其是资金监管。

刘尚希认为,当前很多协会都有官方背景,领导多是政府退下来的,经费来自财政拨款,很难和政府脱离关系,在加强资金管理的同时,应理顺协会和政府间的关系,警惕协会成为“第二政府”。

上百场“五星级”会议 “隐身”的会议费亟待“现形”

通过严格会议费管理,刹住会议泛滥之风,中央重视、群众期盼。今年审计报告点了一些部委的名,如交通运输部、民政部等22个中央部门在非定点饭店召开会议407个,其中102个在五星级酒店;另有23个部门超标超范围或虚列会议费支出1436.41万元;还有部门向所属单位转嫁摊派会议费,让企业赞助会议费。

然而,对于乱象丛生的会议费,公众并不能从有关部门公布的决算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会议费属于行政经费,且占比不低。记者上网查阅了有关部门决算,对行政经费的表述非常简单,只有总额,并无具体分类。

如农业部:“汇总农业部2013年度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25385.59万元。”

事实上,与“三公经费”相比,行政经费规模要大得多,2013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中央行政经费达104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9%。

行政经费的支出范围也很广,工资、津贴、奖金、交通费、差旅费等都涵盖其中。一些专家指出,不少“三公”支出容易隐匿在行政经费之中。

受访专家表示,财政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行政费用有必要公开细化,接受民众的监督。

(新华社记者 韩洁 高立 杜宇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把问责进行到底

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

2013年度中央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决算18日开晒。此次晒“三公账本”,公开细化程度前所未有。“细晒账本”是可贵的进步,但人们更期待“既要对事,又要对人”,把问责进行到底。

国家海洋局在法国考察“南极”,中科院大气所将研讨会后半程搬到游船上,住建部2700万元买理财产品,教育部6490万元利息不上缴,工信部0.68亿元系出租房获利,卫计委0.13亿元发放福利……从此前公开的38个中央部门单位审计情况,到此次“三公”公开,公开力度值得点赞。但对晒出来的问题,领导责任、直接责任、监督责任,都应当说说清楚。

总有人认为,“三公账本”晒出的问题,“内部批评通报就行了”“对外就不要点名了,给人改错的机会”“保护干部”等等。这其实是典型的错误观念。对“三公账本”晒出的问题进行行政问责,是规范各部门手中权力所必需的。这些权力部门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理应为人民服务。乱花“三公”经费,就是权力滥用。如果脱离问责,“三公账单”的公开就会沦为“公开秀”,人民不会答应。

公款吃喝进了谁的肚子?违规发放福利填了哪些人的腰包?家丑不能外扬的糊涂观念要不得,挠痒痒式的批评要不得。滥用公币,甚于盗抢。对滥用纳税人钱款这样的行为,就是要家丑外扬,并果断追究责任。只有这样,“三公账本”所晒出的问题才不会“屡晒屡犯”。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