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我市持有C2或C5驾照的下肢残疾人驾驶员所驾驶的机动车辆不用再缴纳路桥通行年费了。这意味着,我市800多位残疾人车主每年可省下约2300元。
去年以来,特别是市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后,为全市残疾人量身定制的好政策接连出台,一些为残疾人特殊群体专门制定的帮扶措施,被固化为全市范围内的基本保障和服务制度,紧贴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为全市169.4万残疾人构筑起坚实的后盾。
大额资助
特困残疾人分文不花迁新居
今年1月,渝北区古路镇熊家社区的贫困残疾人刘祥举分文不花,就搬进了新家。砖混结构的新房就在村级公路旁边,有一间卧室、一个客厅,厨房和厕所还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方便身高只有1.2米左右的刘祥举做家务。
在此前,38岁的刘祥举居住在已去世的父母留下的土胚房中,后来房子因下大雨成了危房,他就寄居在姐姐家中,每年仅靠2200元的低保收入维持生活。
考虑到像刘祥举这样的残疾人家庭特别贫困,渝北区残联在全市实施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阳光安居工程项目”基础上,出台了大额资助特困残疾人家庭建房的实施方案,对特别贫困的危房或无房残疾人家庭给予3万至5万元的大额改造金,同时所属镇、街道也匹配一定资金,让他们不出一分钱,就能搬进新家。
去年以来,在各级残联帮助下,我市共有3355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危房改造,2500户残疾人家庭完成无障碍改造,1125名残疾人获得法律援助,19.1万名残疾人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8.7万名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65.2万名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一批聋哑儿童走出无声世界,一批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儿童融入社会,一批肢体残疾人重新站立,40128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救助。
稳定就业
6937位残疾人找到新工作
“今年,我想开个小卖部,再把鱼塘搞好,让生活富裕起来。”因新居临街,刘祥举有了增收致富的打算。而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区残联和镇政府的支持,搬家当天,前来祝贺的镇干部当即许诺,要帮刘祥举开小卖部“跑手续”。
扶贫开发方面,去年我市共扶持了46735名贫困残疾人,建设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100个。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13387人。
在城市里,市残联也积极为残疾人打造就业平台,去年以来,在我市各级残联的帮扶下,一批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6937人,扶持残疾人创办微型企业2551家。
今年3月,春节后的就业高峰来临之际,一场为残疾人打造的专场招聘会在渝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中心举行。
一个上午的招聘会,不仅让270余位残疾人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许多新岗位也让逛招聘会的残疾人朋友找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今年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出现了一些更具挑战的工作——有的软件开发企业就抛出了技术岗位,月薪最高可达8000元,屈臣氏也抛出了人事助理岗位,其充沛的晋升空间吸引了许多残疾人咨询。
“身残志不残。”在招聘会现场,武隆特殊教育学校的一位聋哑毕业生用纸笔写出心声,“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小了,我们自己更要加把劲,才不辜负社会对残疾人的期待。”
据了解,去年以来我市共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88场,并开展全市就业援助月活动。在2013年应届残疾人大学生双选招聘会期间,网上还进行了同步招聘,这让100多位应届残疾大学生当场找到了工作。
精神鼓励
释放“身残志不残”的积极信号
“身残志不残”,这是全市各级残联一直以来努力向广大残疾人释放的积极信号。
去年12月,我市“追逐梦想·残疾人特殊艺术巡演”启动,60多位残疾人艺术家走进各高校、企业、社区进行巡演,展现残疾人的风采,他们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给台下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我市现已建成“文化进社区”活动点490个,建成残疾人视障阅览室15个,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残疾人文艺汇演,不断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残疾人精神状态更加饱满。左腿残疾的乡村医生周月华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秀山残联副理事长李小勇等14位残疾人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独臂刑警陈冰等13位残疾人被评为“感动萧山十大人物”。各行各业都涌现出残疾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全市残疾人传递出催人奋进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