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办负责人谈一号文件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 王宇
近年来,我国农业面临成本上涨、农产品进口增加、农业生态环境严峻等挑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新常态”将对农业产生什么影响?怎样推动可持续发展?粮食高库存怎么办?三农领域将有哪些新改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日就《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解读等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农办有关负责人回应了上述热点问题。
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
在回答农业如何转方式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当前农业发展既有很大成绩,也有不少忧患,包括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农产品进口增加、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带来生态环境损害。
“一定要改变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拼资源、拼消耗的发展方式,要把它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发展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陈锡文说。
据介绍,我国将增加农业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加强农民培训。同时,将着力调整农业结构,用有限的农业资源生产国内必需、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这几年农村旅游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去年到乡村旅游的游客达12亿人次,占全部游客的30%,给农民带来了3200亿元收入,带动了3300万农民致富。”陈锡文说。
探索目标价格制度 化解高库存矛盾
对于如何解决粮食高库存问题,陈锡文说,去年春播开始,有的地方就反映原有库存已满的问题。由于农产品国内价格比国际价格高,加工企业更愿意使用进口粮食,导致国内库存不断攀升。
对此,我国一方面实行了目标价格制度。另一方面,我国对一些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制度,关税配额之内进口是低关税,超过配额的实行高关税。过去一些地方执行得不严,走私情况不少。今后将更加严格管理,也减少对国内供给的冲击。
陈锡文表示,将在去年对新疆棉花和东北、内蒙古大豆实行目标价格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让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逐步化解这几年形成的矛盾。
农村改革:确保改有所成、改有所进
在回答关于农村改革问题时,中农办副主任韩俊表示,去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农村改革是重头戏。一系列农村改革举措、试点相继出台。今年要把已部署的改革抓紧落实,确保改有所成、改有所进。
“一号文件还提出一些新的改革举措。”韩俊说,比如关于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的试点,方案正在讨论中;比如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文件提出要有指导性意见;文件提到农垦改革;特别提到要扩大以村民小组作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
韩俊强调,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即“三块地”的改革试点方案有关部门已经牵头落实。必须明确的是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还有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还是试点,试点任务到2017年完成。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中央确立了“三条底线”,就是公有制性质不能改变、耕地红线不能破、农民权益不能受损。
新常态:挑战与机遇并存
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农业的影响,陈锡文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率从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对需求和财政收入都会有影响,对农业是一种挑战。一方面,如何生产出产品,让市场有更多需求,让农民有更多收入;另一方面,在财政收入增长减缓情况下,如何保持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但是反过来,新常态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家更多地去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太关注产量多少,有利于推进农业转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生产结构、促进三产融合。”陈锡文认为,新常态下,青年农民带着资金、技术、管理能力返乡创业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进入新常态对农业是挑战和机遇并存,要抓住机遇,促进农业稳步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