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时事 > 正文

人口调控能否遏制城市“肥胖症”?

2014-02-20 09:05:41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人口调控能否遏制城市“肥胖症”?

  不堪重负 新华社发

  近期,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地,纷纷出招严控人口规模。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这个躲不开、绕不过的发展难题,人口调控能否遏制住城市“肥胖症”?

  人口降速迫在眉睫

  多地出台“控人”新政

  北京市常住人口截至2013年底突破2114万,超过2020年1800万人左右的控制目标;上海市常住人口截至2012年底达到2380万,超过2020年1850万的预测值;杭州市常住人口2012年底即超过880万,超过2020年规划值。

  人口暴增引发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资源紧缺等诸多“灾难性”难题,多地开始“出招”对人口进行调控。

  “功能疏解”,合理外迁部分产业。北京今年将重点启动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场整治和外迁工作,带动人口的分流。包括动物园批发市场在内的四大商业交通堵点治理已开始进行前期工作。

  均衡发展,建设城市副中心。上海坚持城市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加快郊区新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等内容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杭州市提出“科学划定主城区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建设中心向副城、组团和新城转移”。

  “积分”进城,规范外来人口落户。近期召开的武汉市农村工作会议传出消息,继广东、上海等地之后,武汉市将在中心城区探索试行外来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积分”入户的标准通常由知识水平、技能状况、居住情况、参保情况等部分组成,对优化入户人口结构起到积极作用。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表示,关键是要推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镇化路径。区域均衡发展,资源向周边疏散,中心城区的人口资源压力就会减轻。

  大城市“负债累累”

  “开药方”直面多重矛盾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超过500万辆,超过200万辆的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杭州等8个。

  庞大的人口规模,令大城市更像一个气喘吁吁的“肥胖症”患者,“负债累累”导致难以正常行走。一些地方出台了包括“提价、设卡、限制”等多重政策在内的“组合药方”限制人口数量。

  人口膨胀与“用工荒”并存。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北京市常住人口以年均增长超60万人的速度发展,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中等城市,其中外来人口占了大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春节刚过,北京街头一些餐馆的门外,张贴出招聘厨师、服务员的告示,家政机构也曝出“保姆荒”“月嫂荒”。

  “一面是人口增加,一面是‘用工荒’频现,表面上看是一对矛盾,实际上是城市承载的功能过多,大量人口涌入对服务业需求的乘数效应越来越大。”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表示。

  “有的城市在前一天开会时还讨论要疏解人口,第二天又讨论怎么发展产业,铺摊子。”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高扬表示,这种思路还没有摆脱对传统产业的依赖,一方面经济发展要以人造城,以业兴城,另一方面人口臃肿又不得不因城限人。

  城市功能做“减法”

  期待柔性“控人”

  如果对低端服务业人口急踩“刹车”,“用工荒”可能还会加剧,生活成本也会进一步上升。控人口的根子在于城市的去功能化,城市管理者要学会“放弃”,应避免陷入“先摊饼,再搬迁”的怪圈。

  “对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而言,人口调控应采取柔性手段。”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要落实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城市调控人口必须采取“功能疏解”和“市场调控”手段并行,成为标本兼治的长效策略。

  “治理‘城市病’有赖于建立健全城市区域体系和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发展。”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说,一方面要在产业结构上调整,将集中于中心城区的医疗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央企总部等向近郊区迁移。另一方面要推进区域均衡发展,加速大城市与周边卫星城的一体化。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赵仁伟 孔祥鑫 郭宇靖 据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我国城市人均用地目标严控在100平方米以内

  据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记者 王立彬)国土资源部19日重申,除生活用地及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外,原则上不再安排城市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全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目标将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