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电 (首席记者 张莎 记者 张珺 杨帆)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被提升到“决定性作用”的高位时,投资方式如何应对深刻变革?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常委、萧山市委主委,萧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提出,中国政府和企业家需要把市场的范围扩大至全球,扩大对外投资是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战略选择。
中国跻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但总量小、缺规划
沈金强分析说,目前,中国资产规模、国内储蓄、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表明了中国已具备大规模对外投资的基础条件。而且,众多的境内投资者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取得不错的成绩。近十年来,我国对外投资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跻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
但是,他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面临总体规模偏小、缺少战略规划的问题。首先是总量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5319.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与发达国家相比,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10.2%,英国的29.4%,德国的34.4%,法国的35.5%,日本的50.4%。
其次,缺乏产业和区域规划。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不仅在能源、矿产等少数几个行业的集中度过高;在地理方向上也过于集中。2012年底,中国1.6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2.2万家;但投资存量高度集中,前20位的国家地区存量累计达到4750.93亿美元,占总量的89.3%。
整合机构职能 加大资金支持
沈金强认为,对外投资服务,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服务性机构辅助推进。对外投资体系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责,建立更为清晰的管理体系。国家层面可以考虑整合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对外投资服务职能,统一协调对外投资的宏观决策、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等。除了自身更好地做好公共服务,政府还应该积极鼓励对外投资服务性商业机构的发展。
“资金问题是广大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第一道难题。”沈金强建议,政府应设专项基金,比如设立“对外投资基金”和“对外资源开发基金”,通过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方式,专司支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在税收上,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该采取有效方法,减少“走出去”企业的税收成本,避免重复收税问题的发生。此外,我国作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他建议中央利用外汇储备给予企业“走出去”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