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大学的学生们正在快乐地上体育课。记者 韩成栋 摄
当中国运动员在亚运赛场上揽金夺银的同时,东道主韩国代表团也牢牢占据着奖牌榜靠前的位置。
这绝不仅仅因为他们是主场作战,从1998年泰国曼谷亚运会开始,韩国就一直是亚洲体坛上一支强大力量。
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上,韩国都并不占优,缘何他们的体育却如此强势?
在采访亚运赛事的同时,本报记者在韩国仁川进行了细致的探访,找到了其中的秘密所在。
奖牌半数来自大学生
在仁川亚运会运动员名册上,大部分韩国运动员的简介中,都有来自哪所大学的注释。就连与孙杨在泳池上演争霸大战的朴泰桓,也来自于韩国排名第三的私立综合大学——檀国大学体育教育专业。
据组委会方面透露,在本届亚运会上,韩国代表团中有超过80%的运动员是在校或已毕业的大学生。仁川大学体育学部部长金暋澈告诉记者,韩国运动员以大学生为主,这已非新闻,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起,政府就开始主导体教结合的思路。
据统计,在过去30年中,韩国在国际大赛上获得奖牌的运动员,有超过50%来自大学。
韩国为何选择“体教结合”?
金暋澈告诉记者,通过30年的实践说明,无论是从竞技体育水平,还是青少年体质增长方面,韩国的“体教结合”都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他们又是如何走上这条道路的呢?
曾在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供职过的朴正俊表示,这其实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就十分注重体育事业发展,但那时并不注重运动员的教育。“缺乏足够的教育,运动员退役后很难独立生存。而且忽略学校体育的做法,也让韩国青少年的体质明显下滑”。
韩国“体教结合”如何实施?
金暋澈说,韩国实施“体教结合”,既涉及硬件设施的投入,也包括相关政策的保护。
9月25日,在位于松岛新区的仁川大学,记者在校园里看到,这里体育设施十分先进完备,综合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健身房,甚至还有高尔夫练习场。仁川大学在韩国国内的排名只在四五十名,体育设施却如此完善,不难想象其他韩国高校在体育上的投入也不会少。
在政策方面,朴正俊说,在各级学校,政府都要求学校保证每周有4小时的体育课课时及2小时的课后锻炼,另外双休日学生也必须到俱乐部参加锻炼。
对于运动员,韩国政府一是明文规定必须要继续大学教育,参加文化课程;二是用分数来约束,如果在大学课业中达不到基础分数线,就不能参加比赛。
据金暋澈介绍,韩国奥委会下属54个单项协会,每个协会都会和高校紧密合作,尤其在亚运会、奥运会这种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前,协会与学校会高效运作。
(本报韩国仁川9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