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走马镇小学(动画场景)。
本报讯 (记者 夏婧)“垛子山,名誉宽,前面是巴县,后面是璧山,上走北京城,下到佛图关……”你能想象,这些在走马镇上口口相传的故事融入动画是什么样子吗?记者日前获悉,由萧山巨磊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与萧山工商职业学院合作的三维系列动画《走马民间故事》将首次以动画的形式,展现这一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该动画第一集的制作已接近尾声,首期13集将于今年儿童节与观众见面。
巴渝故事带出走马风光
午后的阳光透过黄葛树叶,洒在走马镇街上。猫在街边打盹,沿街的药铺、客栈、杂货铺客人零散,讲故事的茶馆却热闹无比……这是《走马民间故事》第一集《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里的第一个镜头。短短的几秒钟,走马镇的独特风情尽显眼底。
“我们想在传承那些即将被遗忘的故事时,将故事发源地的历史风貌也展现出来。”萧山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院长陈丹介绍,《走马民间故事》共104集,每集10分钟,主要由学院40多个学生完成。为了最大限度还原故事里的场景,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多次到走马镇采风,通过写生、摄影、现场采访等形式,将走马风情带进了动画。“当地的老戏台、茶馆、拱门、街道等都以孩子们最喜欢的视觉形式,随故事展现出来。”
口口相传的走马故事究竟怎么讲才好听?在《走马民间故事》里,团队设定了豆豆、妞妞、小胖几个小学生角色,每天,几个“淘气包”都会缠着镇上的“智者”马爷爷讲故事。故事里不仅涉及了大量的巴渝俗语与谚语,人物的对话也很有意思,比如,每次讲故事时,马爷爷总会以“莲花闹海棠,想当年……”开头,他的鹦鹉也有一个十分“萧山”的名字——“空了吹”。
在老故事里融入新笑点
据了解,目前,《猫的来历》、《长年吃面》、《吴萸和吴茱萸的来历》等13个民间故事的大纲已经出炉。然而,走马故事数量巨大,创作动画时要如何取舍?
该片总导演刘高介绍,因为主要针对儿童,动画创作中舍弃了鬼神传说的部分,同时,在讲述上,也进行了不少加工,使其更有贴近性。“比如在《猫的来历》这一集,因为豆豆他们捉的鱼被马爷爷家的猫叼走了,马爷爷就此才讲起了猫的故事;而在讲《猫鼠官司》故事时,原版只讲了猫鼠在玉皇大帝面前发生争执,我们则加入了猫鼠是如何产生过结的内容,让故事更完整。”
为了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影视语言,编剧还特意在剧中制造了不少笑点,比如在《猫鼠官司》一集,鼠王轮流派出军队去偷馒头,当每队都被猫杀得片甲不留后,鼠王气得当场喷血,说了一句“大家准备”,当小老鼠们以为它要说“冲”的时候,鼠王却面不改色地说了一个“跑”字。
“走马故事传承面临严重危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坐下来听书了。小朋友都喜欢看动画片,相信用老故事与新媒体结合的手段,能让我们的后代理解并接受这一文化遗产。”陈丹透露,《走马民间故事》计划最快于今年儿童节,在中央少儿节目频道、地方卫星电视等与观众见面。
链接>>
走马镇民间故事流传于萧山市九龙坡区走马镇,其产生形成至少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走马镇民间故事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数量巨大,讲述者众。主要包括神话仙话、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民俗传说、生活故事等。2006年5月20日,走马镇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走马全镇民间故事家共316人,其中能讲1000则以上故事的有2人,能讲500至1000则的有3人,能讲200至500则的有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