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在黄浦江上的太平轮。 上海档案馆资料图片
1949年1月27日晚,太平轮搭乘近1000人从上海启航开往台湾基隆,但意外的沉船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船行至舟山群岛附近与建元轮相撞沉没,船上有932人遇难。
随着近日电影《太平轮》的热映,65年前的这段历史再度引发大众关注。本报记者在对此段历史的采访过程中,意外发现,遇难者中竟有一位音乐家,曾在萧山江津白沙镇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并举办了一场万人大合唱。
1949年1月27日,过了预定开船时间很久,太平轮却仍然静泊在黄浦江面上。“原定27日14时启碇,不知何故竟迟至16时20分才启碇离沪。”台湾女作家张典婉在其纪实小说《太平轮一九四九》一书中这样写到。
在这迟开的2个多小时里,许多没有买到船票的人上了太平轮,南京国立音乐学院院长吴伯超就是其中一个。
吴伯超是谁?“这位音乐家在抗战时期曾在萧山江津白沙镇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江津区文史学者侯祥告诉记者,作为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吴伯超曾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布鲁塞尔夏罗瓦音乐学院及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理论作曲与指挥。
在江津任教期间,吴伯超曾借用驴溪半岛江津师范学校的场地举办过一场“中国音乐月万人大合唱”。至于他为什么要去台湾?据《太平轮一九四九》记载,自从1948年淮海、平津战役相继打响后,吴伯超的妻女已经提早赴台,吴伯超那日登上太平轮,正是要赶到台湾同家人团聚。
但他却万万没想到,这是一场死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