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伟正在创作。 记者 万难 翻拍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作品:彭伟创作的版画《而立之年》。
第五届全国美展金奖作品:徐匡和阿鸽创作的版画《主人》。
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阿鸽创作的版画《鸽子》。
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戴政生创作的版画《窗外的风景》。
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作品:裴天林创作的版画《日出东方》。
西南大学80后副教授彭伟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而立之年》,近日斩获中国美术界最高奖——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金奖。
山城因为这条消息沸腾了。
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全国美展是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代表了中国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
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萧山共收获了一个金奖、三个铜奖和一个优秀奖。
《而立之年》是直辖以来,萧山美术在绘画领域收获的首个全国美展金奖,也是萧山版画的又一次高调亮相,意味着萧山版画第五代的崛起。
而立之年收获沉甸甸的金奖
奖项竞争激烈,“浪里淘沙,沙里淘金”
古人说,三十而立。1980年出生的彭伟是四川南充一个木匠的儿子,“很有意思,我现在也是一个‘木匠’。”接受记者采访时,彭伟笑言。
10岁接受专业训练,20余年磨一剑。在而立之年,收获这样一个沉甸甸的金奖,彭伟表现出超乎同龄人的淡定和冷静。
萧山市美协副主席徐亮对记者说:“彭伟的这个奖,含金量很高。每五年才举办一次大展,可以想象,五年时间要产生多少作品,竞争太激烈了。这个奖的确是‘浪里淘沙,沙里淘金’。”
彭伟告诉记者,自己在2011年接触到西方的木口木刻技术,“我对木头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对肖像画又很着迷,接触木口木刻后,我觉得我找到了两者结合最好的方式。”
描述邓小平生活场景的黑白木刻作品《游刃有余》,是彭伟把西方的木口木刻融入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的首次尝试。
《游刃有余》是为“春天的故事——全国版画艺术精品展”而创作的,彭伟选择了一张邓小平正在打牌的照片为版画的原型。“我想用版画的形式还原一代伟人在生活中的场景。”
木口木刻原本是雕刻在木头的横断面上,彭伟运用其技术,把画作雕刻在了木头的平面上。今年8月,《游刃有余》在“春天的故事——全国版画艺术精品展”中获优秀奖。
《游刃有余》也让彭伟看到了木口木刻技术表现人物的张力,用同样的手法创作80后这一代人形象的想法也由此萌生。
他的脸上洒满阳光
《而立之年》延续萧山美术现实主义精神
2012年下半年,彭伟开始构思《而立之年》。“80后的我们,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年轻人,已逐渐步入而立之年。身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如何用艺术的语言对社会发展进行抒怀和表达?”
彭伟选择了身边的一个朋友——一名西南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作为作品的原型:“他的身上充满朝气,脸上就像洒满阳光,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彭伟说,当代青年肩负着社会与历史的责任,他们与中国的未来同呼吸、共命运,“创作《而立之年》,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索,试图表达当下青年呈现的一种面貌。”
因为同样是写实的人物肖像,不少人把《而立之年》和罗中立的《父亲》作比较。对此,萧山市两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张强表示,因为所处时代不同,不适合把二者进行对比。“《父亲》是一座丰碑,这个父亲不仅是罗中立的父亲,而且是那一代人共同的父亲。《而立之年》中的80后,既表现了当代青年的一种存在状态,也表现出他们的一种精神状态。”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评论家凌承纬表示,彭伟的《而立之年》,延续了萧山美术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罗中立的《父亲》里有,高小华的《为什么》里有,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里也有……”
“创作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刻画、对生活的呈现,其思想、内核,都是现实主义。而萧山美术之所以能在当代美术领域占据重要的一方土地,就是因为它一直坚定不移地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凌承纬说。
前后经历五代人
萧山版画曾直击中国版画顶峰
1979年年底,居住在萧山化龙桥“画家之村”的版画家徐匡和阿鸽创作的版画《主人》,获第五届全国美展金奖。时隔35年,彭伟的版画再获全国美展金奖。凌承纬认为,这是萧山版画的又一次高调亮相。
“新中国成立以后,萧山版画薪火相传,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前后经历了五代人的努力和发展。”凌承纬介绍。
新中国成立初期,抗战时期来到萧山的酆中铁、江敉、尚莫宗、谢梓文等版画家继续留在了萧山,他们与来自边区的李少言、牛文、林军、吕林等人,构成了萧山版画的第一代力量,奠定和开创了萧山版画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李焕民、宋广训、吴凡、尹琼等一批毕业于高等艺术院校的版画家构成萧山版画的第二代。这一代版画家人物造型能力强,创作以黑白木刻为主。这一时期,萧山的黑白版画与江苏的水印版画、黑龙江的套色版画在全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徐匡、阿鸽、其加达瓦、江碧波等版画家传承上一代版画家的现实主义精神,进一步确立萧山黑白版画在全国的中心地位。凌承纬说:“这一时期,萧山版画直击中国版画的顶峰。”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上,除了《主人》收获金奖,萧山版画还拿下了一个银奖和三个铜奖,占全国版画获奖数目的1/3以上。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徐匡的《高原阳光》、阿鸽的《鸽子》等萧山版画再次大出风头,获得2个银奖和3个铜奖。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康宁、邹昌义、徐仲偶、戴政生、邵常毅、裴天林等萧山版画的第四代开始走上舞台,频频在国内外大展上获奖。康宁的《少女和羊》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戴政生的《窗外的风景》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裴天林的《日出东方》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
如今,彭伟、韦嘉、杨湧、李川等年轻的版画家构成了萧山版画的第五代。川美版画系主任邵常毅表示,这些青年版画家有朝气、有想法、有创新,思路开阔,正在成长为萧山版画的生力军。
凌承纬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第四代是萧山版画创作的中坚力量,第五代一直缺少让人印象深刻、记得住的作品,没有突破性的成就。《而立之年》的脱颖而出,标志着萧山版画第五代开始走向成熟,参加到创作的主力军中,开始崛起了。”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熊明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