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学课》 (英)本·米勒 著 金立峰 陈青石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年7月版
科学是什么?是数学家穷尽心血推演出的一串串公式?是物理学家苦思冥想,而后写下的定律?是化学实验室里,各种化学原料相互碰撞出的惊险结果?这些只是科学被抽干了血肉后的干瘪样子,科学的真实样貌奇妙多姿,要通过血肉丰满的故事予以展现,才能还原它的本来面目。
《世界第一好懂的科学课》为读者送上了一场有关科学的狂欢盛宴。作者本·米勒,这位喜欢物理却学了化学、后来又跑去当喜剧演员的、最“不靠谱”的专业科学狂人,终于以靠谱的方式,进行了一场充满奇思妙想的科学大巡游。质子传说、天外来客、星际迷航,所有最好玩、最炫酷的东西都将以科学的面貌纷至沓来。
你可以将这本书当成故事看,它比神话传说的场景更宏大、想象更丰富、思路更开阔。本·米勒一会儿带你钻入先进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内部世界见识“上帝粒子”,一会儿带你领略宇宙射线,他甚至想要把你压缩成一个小小的宇宙黑洞。当然,千万别上他的当,小黑洞一点都不好玩,它会令你瞬间蒸发。在掉进黑洞、遇到反物质之前,我们还需把银河放进烤箱里烘焙,看星系膨胀,乘坐宇宙飞船在外太空寻找生命,未来的我们还要分出一支,殖民到其他星球进化成另类物种,再回到地球探亲。这就是本·米勒营造出的惊险科学世界。
用三言两语说清地球发展史,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本·米勒这个科学顽童的眼里,你完全可以坐在皎洁的月亮上,每隔十亿年对地球进行一次回眸,一个星球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就悉数收入眼中。儿时的地球,不过是一个燃烧的熔岩球,发着暗淡红光,而后渐渐冷却,生命的初级形态开始酝酿;后来海洋、陆地开始分化,地球上的臭氧层开始形成。在地球三十亿岁的时候,地球两极覆盖了冰盖,陆地上长出苔藓,海洋中摇曳着水母。本·米勒太顽皮,刻意安排了你慢半拍的第四次回眸,这次你错过了地球上的一系列生命故事,第一只三叶虫、第一只两栖动物……此时你已坐在家里玩电脑了。
本·米勒还引经据典,从地球的气候演变史,到近几十年气候变迁进行了大量科学分析,他并不像大多数科学家那样对地球升温充满忧虑,相反,他认为这是地球运转的自然规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造成的影响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重要。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不会因气候变暖而集体消亡。人类最擅长适应气候变化,科技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本·米勒充满了科学浪漫主义精神,“核融合”、“碳捕捉”,听上去似乎都是不错的未来解决方案。当然,浪漫不能改变人类的生存危机,在我们还没能成功实现向外星殖民、未能开启新的清洁能源能量开关之前,脚踏实地面对眼前的环境危机,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实质行动,远比夸夸其谈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