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区县 > 正文

洪水围困 144名教师守护1830学生60小时

2014-09-05 07:42:53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两米深的洪水围困巫溪初级中学,受困师生安全转移

 

图为9月4日,消防官兵和古路中学老师正在一道冲洗地面淤泥(谢道玖 摄).JPG

9月4日下午巫溪县,消防官兵和古路中学老师正在一道冲洗地面淤泥(谢道玖 摄)

 

图为武警官兵用冲锋舟在校园内转移被困师生(谢道玖 摄).jpg

9月1日,武警官兵用冲锋舟在校园内转移被困师生(谢道玖 摄)

4日下午5时,记者来到巫溪县古路初级中学,只见这里很多教职员工正在清扫教室里的淤泥,为了学生下周能正常上课,他们仍然坚守在学校。

9月1日,渝东北地区突降特大暴雨,肆虐的山洪围困了刚刚开学的巫溪县古路初级中学60小时。

危急关头,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学校144名教师精心守护1830名学生两天两夜,最终无一伤亡。

8月下旬以来,巫溪县持续降雨不断。直到9月1日开学,当地降雨越来越大,当天上午10时许,一股洪水涌入古路初中,来水越来越大、愈来愈猛,很快洪水逼近台阶。

古路镇群山环绕,中间平坝相连,山顶有曹家水库、金鱼水库两座,羊桥坝河穿场而过。古路初中是全镇最低洼的地方,所有山洪都拐弯涌向学校。

“快转移底楼学生!”操场上,26辆教师私家车报警不断,有的开始漂浮移动,如不及时转移,将全部受损。但校长薛涌一声令下,所有班主任、任课老师都集中精力将底楼学生转移二楼,来不及顾及各自的轿车。

一个班主任一个班级,科任老师跟班走,始终坚守在学生身边。开学第一天,直至天黑,暴雨都没有停歇,学校西、水深达到1.5米,第二天一早达到2.15米,直至下午2点暴雨才停歇。

两天的午饭、晚饭,古路镇政府借用挖掘机送来矿泉水、方便面工师生充饥。临近的上磺中学也送来米饭充饥。

两个晚上,学校按男女生分班安置睡觉,住在学校的30多名教师,共腾出家中棉被200条,让学生御寒睡觉。而所有教师都没有合眼,一直守护着孩子们的安全。

9月2日下午武警船艇支队35名战士火速赶到现场。4点30分到深夜8点,五艘冲锋舟将580名学生转运到相对安全的古路小学县民政局也及时送来500床棉被救急。

3日一早,巫溪县城赶往古路镇道路疏通,巫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队赶赴古路初中,与武警船艇支队35名战士并肩作战4时,将剩余1048名学生安全转运到古路小学。

3日下午,山洪退却,道路疏通,学生家长纷纷赶赴学校接走孩子。直到深夜9点,最后一个孩子离校,两天两夜没合眼的144名教职工才回到家中。

这次暴雨50年一遇,渝东北农村地区受灾特别严重。面对灾情,为了学生的安危,他们没有退缩,持续坚守……

►►►

云阳沙沱初中遭雷雨袭击成“孤岛”

校长只身出“岛”求援 老师留校守护学生

本报记者 匡丽娜 通讯员 智业涵

乌云压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8月31日,云阳县沙沱初中开学第一天,校园操场、过道急流成河,教学楼、宿舍楼墙根被大水淹没,各楼层楼梯间、过道积水半尺。赶来上课的学生们不得不蹚水进入寝室和教室。

水位仍在持续升高,学生只能立刻返家,但由于校门外的路桥坍塌,他们只得又退了回来。滞留学校的师生想通过电话向外求救,却没有信号。1000多名师生身陷“孤岛”,与外界失联。

校长冒险离开“孤岛”,只身找寻“信号”

“先抢险!”沙沱初中校长王平仲立马召集学校10多名年轻教师,找来提桶、盆子、扫帚,舀的舀、扫的扫、堵的堵,遏制积水漫延。同时,组织各班班主任,把学生从教学楼、宿舍楼疏散转移到新建的科教综合楼。

大雨滂沱,师生们几乎一夜没睡。9月1日,暴雨仍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学校的水、电、通讯、网络设施都已中断。

必须要有人走出去报信求救,多名老师都主动请缨。“大家不要争,我去!”王平仲对老师们说,“我走老路出去,要是下午没有回来,你们明天再想办法。”

路比想象的还要难走,有时雨水混着小石子砸在身上,原本狭窄的山路又被落石和树枝挡住,只能侧身贴山体而过;从山上流下来的洪水湍急,一不留神就会把人冲下山底。王平仲一边赶路,一边不时拿出手机检查信号,编辑好的短信一次次发送失败。

不知走了多久,手机终于有了一格信号,王平仲迅速拨通了县教委的电话,汇报了情况。县教委表示“马上派人来救援”。

顾不上家里的灾情,甘当学生的守护神

8月31日起,两天两夜,学校10多名教师分组轮流在校内外巡逻、警戒,带着铁铲、钢撬疏通沟渠,密切监视灾情。

46岁的杨明老师一夜无眠,他是沙沱初中初三3班的班主任。家住江口镇和平社区1组,靠近小河口的地方。

9月2日下午,杨明接到母亲的电话:“儿子呀,家里进了1米多深的水,你快点回来看看!”

“你回去看看吧!”学校领导叫杨明赶快回家。“我还不能走。”杨明担心班上的孩子,硬是坚守在学校,直到9月3日中午护送完自己负责的最后一个孩子回家。至此,沙沱初中1000余名师生无一伤亡。

当杨明急忙赶回江口镇,发现老家的房子早已一片狼藉。让他略感欣慰的是,父母已安全转移到叔叔家。

►►►

婴儿因洪水围困断奶两天

志愿者深夜游过河送奶粉

本报记者 龙丹梅

 

洪水围困 144名教师守护1830学生60小时

陷入一片汪洋中的古路镇。

记者 龙丹梅 摄

“我嫂子带着4个娃儿被洪水困在古路镇麻柳村的家中,最小的娃儿已经断奶两天了,奶粉送不进去……”9月3日晚上11点左右,刚刚运送救灾物资,正从巫溪县古路镇返回县城的巫溪县大山义工协会志愿者罗凯接到一通电话,他赶紧和6名同行的义工掉头折回古路。

打电话的张先生早已守候在河边,提着一大袋奶粉、面包、矿泉水的他急得在岸边打转。他告诉罗凯,他堂兄张安东在外打工,嫂子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在家,最小的孩子才3个月。9月1日的特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当地明河水位上涨,原本宽度仅12米的小河迅速形成一个近3公里的水坝,居住在河边的嫂子家首当其冲,整个一楼都被洪水吞没了,嫂子带着4个孩子到2楼躲避。

一天一夜下来,其他孩子还能吃点干粮,但3个月大的婴儿所需的奶粉却被洪水浸泡后无法食用,孩子已经断奶了。9月2日,当地通讯恢复后,嫂子打来电话向居住在县城的他求救,他便带着奶粉赶来,谁知原本过河的便桥早已被洪水吞没,他试着趟了几次水都没法过河,只好打电话向志愿者求救。

这时已是9月3日凌晨零时左右,由于供电尚未恢复,整个古路场镇漆黑一片,只听得见水流的“哗哗”声。罗凯和同行的志愿者陈永国决定冒险游泳过去。他们找附近的居民借来一个硕大的塑料盆,将食物和水装在盆中,穿上救生衣的他们一人一手扶着塑料盆便下了水。

留在岸上的义工和几户周围居民都拿出各自的手电筒,六七只手电筒的光束一聚集,便桥的轮廓便若隐若现了。两人在居民们的指挥下,摸索着从洪水中走上便桥,再一步一步朝前挪动。但黑夜中毕竟看不清路,小桥又没有护栏,走在左边的陈永国一脚踏空,掉进洪水中,好不容易摸索着爬起来,他才觉得左大腿火辣辣地疼。但黑夜中没法查看伤口,他忍着疼,扶着塑料盆,又继续朝前走。

好不容易过了桥,水面陡然升高,两人开始游泳,游了大约5分钟后,才到达被困村民的家门口。但这里的水面高度没过两人头顶,根本无法站住脚。他们一步步地试探着,终于掂着脚尖踩到水下的一个土堆上,开始呼喊:“有人吗,我们送奶粉来了。”

一个打着电筒的妇女身影很快出现在二楼,身旁还站着3个孩子。

“怎么办,一楼被淹了,大门打不开。”她喊道。

“找绳索来,吊上去。”罗凯喊道。

妇女的身影消失了几分钟,很快从二楼扔下来一根连接着箩筐的绳索。罗凯和陈永国将食物放进箩筐,妇女开始拉绳索。几分钟后,看着箩筐终于消失在二楼阳台上,两人才松了一口气。

再次进入水面游泳折回时,罗凯才发现深夜的河水凉得透心,他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在微弱的手电光束中摸黑过桥、好不容易走出水面后,罗凯的手表已经指向9月3日凌晨1点30分。借着手电筒的光束,陈永国开始查看伤口——左大腿内侧已经擦掉了巴掌大一块皮,鲜血从伤口中不断地渗出来,他怔了怔,一声不响地开始穿衣服。

1点45分,一行人踏上回县城的路。

►►►

巫山龙溪镇

村民爬行3小时救出被困老乡

本报记者 左黎韵

8月30日至9月2日,巫山遭受暴雨袭击。在灾情最为严重的龙溪镇,许多人都选择坚强面对。

爬行3小时,村民救出老乡

“昌华,救命!我被房梁压住,爸还埋在泥石中。”9月1日,金柿村出现山体滑坡,凌晨,正在镇上休息的金柿村村民接到乡亲蒋远明打来的求救电话。

徐昌华立刻穿好衣服,叫上隔壁的表兄张久田,骑上摩托车就往金柿村赶。行至两巫路口,徐昌华才发现道路两旁滚下的巨石已将道路阻拦,他只得将车掉头,另寻他路。

可是,所有通往金柿村的公路早已因暴雨中断,摆在他们面前的,只剩下一条不通车的泥巴小路。两人咬咬牙,决定走到金柿村。这条泥巴路有十几公里,路上到处是悬崖峭壁,即使天晴,也需手脚并用走上近两个小时。“路已被泥石流淹没,我一脚下去,泥浆竟没过大腿。”徐昌华回忆道。为了便于行走,他和表兄扔掉手中的雨伞,捡起路边被大风吹断的树枝,艰难的向上爬行。

凌晨2点左右,蒋远明的电话又打来了,徐昌华掏出手机,喊道:“你和蒋大爷挺住,我们马上就到。”坡上尽是滚滚而下的山石,二人忽左忽右,不停躲避。

筒靴被泥浆灌满,双腿已开始麻木,爬行了近3小时,两人终于到达了金柿村。顾不上喘口气,他和表兄先救起压在木桩下的蒋远明,再合三人之力救起已在泥石中被困4小时的老人蒋元海。

寻找失踪村民,武警官民徒手刨土营救

9月2日,巫山县消防大队武警官兵董世民被派往龙溪镇龙溪村实施救援,前一天凌晨,大雨引发山体滑坡,9组村民张和华的房屋被严重摧毁,他本人也被埋在其中。

看着张和华一家老小焦急的眼神,董世民和其他几位武警官兵一起蹲下身,用手把倒下的土墙搬开,然后用双手使劲刨,20多分钟后,一个黑黑的脑袋从泥土中冒了出来,可惜,由于被掩埋时头部受到严重撞击,张和华不幸身亡。

救灾工作危险重重,但武警官兵们不惧艰险,迎难而上。

3天来,在10名武警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共有20多名群众获救,2000多名受灾群众被成功转移。

解决饮水困难,肩上磨出指头粗的疤痕

9月3日,暴雨终于停歇,灾情有所缓解。但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导致该镇多处水源受阻,“用水难”又成了灾区群众面临的新难题。

“8月30日起,水管流出的水越来越小,9月1日起已完全没有自来水。”龙溪镇镇上一餐馆老板郑昌碧说。这几天,她都靠到附近的水井挑水维持生活。水井靠近江边,来回要走半小时。记者发现,由于频繁挑水,郑昌碧的肩上已被桶绳磨出一根小指头粗的疤痕。

除了维持餐厅的基本营业,郑昌碧还会将多余的饮用水送给对面的五保老人。

龙溪镇书记熊永林告诉记者:“暴雨突袭,全镇共有2万多群众受灾,农田受灾面积达1730公顷,百姓自救是一方面,但更大的责任,政府必须承担。”

目前,该镇已联合县水利局、民政局等部门积极抢修水管,寻找水源。并在全镇范围内设立5个集中安置点,共转移安置8024人。为了减少农业损失,镇里还组织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积极排除内涝、淤泥,争取早日恢复生产。

►►►

“要不是镇村干部动员转移,我们恐怕没命了!”

—— 奉节县大树镇石堰社区650名村民惊心动魄的24小时

本报记者 王伟 实习生 谭睿达

“多亏了镇村干部,要不然,我们祖孙3人可能命都没有了!”望着自家垮塌的房屋,52岁的村民李定奎至今心有余悸。

9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饱受暴雨蹂躏的奉节县大树镇石堰社区,听社区干部群众讲述惊心动魄的24小时。

连续降雨出险情

休假干部步行5小时赶回社区

8月30日,又到了周末。已经连续工作半个月的石堰社区党支部书记苏诗勇回到了位于县城的家中。和往日回家不一样的是连续3天的降雨令苏诗勇感到些许不安。

“今天晚上很可能出现特大暴雨,极易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8月31日凌晨3点,本就因为连续下了几天雨而睡不踏实的苏诗勇,接到大树镇镇长邓世超的电话后,顾不上收拾衣物,没有洗漱便冲出了家门。

“当时我和几个同事拼车赶回社区,几次想催司机开快一点,可为了行车安全还是忍住了。”眼看着雨越下越大,苏诗勇恨不得飞回去。

可是,最让苏诗勇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车行至两河口岔路时,一块垮塌的巨石将通往大树镇唯一的公路拦腰截断。然而,此处距石堰社区至少还有26公里。

“车是肯定开不进去,大家步行吧!”苏诗勇卷起裤腿翻过巨石向石堰社区奔去。

“雨太大了,打伞都没有用!”大家顾不上许多,打着电筒前行。沿途的多处塌方让苏诗勇和同事们更加坚定了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回社区的决心。

早上8点30分,徒步5个小时后,苏诗勇一行终于赶回了石堰社区。

村民安全重于一切

转移群众干部总动员

石堰社区183户村民的房屋大都依山而建,如果大雨的冲刷导致山体大面积松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顾不上休息的苏诗勇和社区干部一道冒着越来越大的暴雨,沿着社区排查险情。“场镇有一处山体出现了滑坡。到县城的公路已经彻底被塌方砸断了……”一条条灾情通报让苏诗勇越来越揪心。

“快,立即做准备,随时转移村民!”苏诗勇和社区的党员商量后决定,提早做好了各项准备等待转移命令。

“以最快的速度转移村民,一个也不能遗漏。”中午2时,接到邓世超的电话后苏诗勇和大树镇30多名党员干部迅速行动,挨家挨户动员村民转移。

“我不走!住了这么多年,还从没有发生过滑坡。”村民李定奎坚持不走,儿子、儿媳均在外务工,老两口带着4岁的孙女生活。李定奎自认为转移是多此一举,坚持要留在家中。

“你的房屋离山体不到5米,一旦发生滑坡,后果不堪设想。”苏诗勇急了,带着3个人冲了进去,架起李定奎一家就往外跑。

“你们这些人,真是没事干了,我家要是丢了东西就找你们……”李定奎的话还未说完,“轰”的一声,一块磨盘大的石头砸在了李定奎的院坝中。

确保万无一失

650名村民再次转移

“我们最初的想法就是把大家转移到社区的小广场上再作打算。”苏诗勇告诉记者,小广场离最近的山体只有100多米,而且还不时有石头滑落,如果山体出现大面积垮塌,很难保证万无一失。

“必须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苏诗勇立即与大树镇负责应急指挥的领导联系。晚上8点,最终确定将村民们统一安排在较为空旷的大树镇梅子中学。

“叔叔、嬢嬢,大爷、大妈,我知道大家都累了,但是这里还是不安全,大家再多走几步到了梅子中学再好好休息。”苏诗勇将在场的干部分成了5组,帮助村民再次转移。

9月1日凌晨3点,当社区650名村民全部转移到梅子中学后,已经连续奔忙了24个小时的苏诗勇和社区党员干部们瘫坐在学校的广场上。就在此时,“轰”的一声巨响惊醒了已经进入梦乡的村民,大家登上学校的楼顶,只见远处的石堰社区183栋民房已经被300多万方滑坡体所吞没。

“好险呀!要不是镇村干部动员转移,我们恐怕没命了!”村民们十分感慨地告诉记者,“虽然已经过去了3天,可想起当天冒雨转移的情境仍觉得后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