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日报网3月11日17时讯(首席记者 彭瑜 实习生 赵伟平)3月10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叶乡小学生态种植园,60岁的向洪珍正在为30多名学生讲解玉米育苗技术。
生态种植园是木叶乡小学向当地村民流转的8亩耕地,向洪珍是木叶3组地地道道的农民,去年9月被学校聘请为农事教师。开学一周来,老向在这里轮流向全校500名学生传授春耕春播的知识和技术。
“下一周我们学捏肥球。”老向告诉孩子们,不只是玉米,还有四季豆、南瓜等很多蔬菜,都用肥球育苗,“气温回暖了,我们就把种子放到肥球里面。”
“为啥不将种子直接撒到泥土里呢?”四年级二班的白子玄只有9岁,眨着一对大大的眼睛有些好奇,“捏肥球好僵手哦。”
老向解释,捏肥球用的泥土混合了农家肥,有营养;同时在苗床育苗,又覆盖薄膜,便于集中管理,还缩短了生长周期。
“有猪粪!好脏好臭啊。”12岁的小男生龚明康左手捂住鼻子,右手摆了又摆。他身边的几位同学听了,也不禁吐了吐舌头。
“当农民就要不怕累不怕臭。”老向借机教育起孩子们,“正因为农民种田辛苦,我们就要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粮食。”
木叶乡小学校长莫德华告诉记者,学校一部分孩子怕脏怕累;有的看不起自己当农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有的连身边的庄稼都叫不出名字,个别人将麦子叫做蒜苗的都有;还有的不知道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时有浪费的现象。
“山里的孩子认不到庄稼、不尊重农民不应该。”莫德华说,学校附近很多农民外出务工空闲了不少地。去年9月,学校以每年2200元租金流转了8亩土地建起了生态种植园,聘请老向为学校的农事教师,每周每班都要安排劳动课,让孩子们走出课堂深入田间学农事。
讲完育苗技术,老向安排白子玄等10名女生清理水沟淤泥;龚明康等12名男生挖地,其余的学生到蒜苗地拔草。老向回忆,刚开始孩子们一拿锄头手就磨出了血泡,打起了退堂鼓;有的学生在菜地里除草,草没了,菜也被踩坏了以打破。他告诉记者,经过一学期的劳作锻炼,孩子们进步很大,学会了一些基本农活,渐渐接受了吃苦。
半年来,在这8亩种植园,全校500多学生先后种植了白萝卜、辣椒、青菜头、大白菜、红薯等。平日的饭菜里,孩子们吃上了自己栽种的新鲜蔬菜。
在学校陈列室,记者看到橱柜上摆放着辣酱、咸菜、酸萝卜、苕粉等制品。潘英老师称,这些都是她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的。潘英原本是语文教师,因为有一手好的农家腌制品技术,学校又安排她做了食品加工老师。
“孩子们不但自己食用,还馈赠给山外的来客。”酉阳县教委相关负责人称,木叶乡海拔1000多米,属于贫困山区,经常有很多好心人去捐资助学,以前孩子们无以为报,现在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成果送给帮助过他们的人,“既让孩子们了解了农业,又培养了他们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