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市3117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迁新居
1月7日,渝北区古路镇熊家社区贫困残疾人刘祥举搬进新家。 市残联供图
开栏的话
岁末年初,困难群众的生活过得怎样?老百姓准备怎么过年?大家的日子是不是过得更好……今日起,本报开设《岁末年初看民生》专栏,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大街小巷、走进田间地头,到群众生活、工作的地方,记录大家的日常故事,倾听大家的真实心声。
本报讯 (记者 颜若雯)1月7日,渝北区古路镇熊家社区贫困残疾人刘祥举搬新家了,新床、新棉被、新桌子搬进屋后,院坝里还放起了鞭炮,大家都笑着对刘祥举说:“新房子有了,新年要讨个媳妇了哟。”
刘祥举今年38岁,患有先天脊柱畸形、双下肢功能重度障碍,身高只有一米二左右,没有劳动能力,每年有2200元左右的低保收入。刘祥举的双亲均已离世,四五年前,他还独自住在父母留下的土坯房中。后来房子因山体滑坡成了危房,他就寄居在姐姐家。
去年4月,渝北区残联在全市展开“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阳光安居工程项目”基础上,又出台了大额资助特困残疾人家庭建房的实施方案,对特别贫困的危房或无房残疾人家庭给予3万至5万元的大额改造金,同时所属镇、街道也匹配一定资金,让特别贫困的残疾人不出一分钱,就能搬进新家。
刘祥举获得了3万元大额危房改造补助金,8100元无障碍改造金,古路镇又配套了1万元资金为他添置新家具。1月7日,刘祥举分文没花,就搬进了新家。
新家在公路边,一段几十米的机耕道已经硬化,方便刘祥举出入。新家不大,一层楼,一间卧室、一间客厅,配有厨房和厕所。屋内已经挂上了红红的新年年历,让年味浓了起来。“新房子就在公路边,开年了我在这里开个小卖部,能多点收入。”站在新家门前,刘祥举笑呵呵地对前来祝贺的乡亲们说。
一年来,像刘祥举这样喜迁新居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全市有3117户。去年,全市共投入4747万元资金,按照“家庭最贫困、房屋最危险”筛选原则,对3117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危房进行了改造,直接受益人数达到36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