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深度 > 正文

乡愁 一份传承文脉的执著

2014-06-18 03:44:38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乡愁 一份传承文脉的执著

何智亚在江津区塘河镇了解余家大院历史。

乡愁 一份传承文脉的执著

石柱县悦崃镇长岭碉楼

乡愁 一份传承文脉的执著

北碚区金刀峡镇的溪河人家。

乡愁 一份传承文脉的执著

修复后的湖广会馆。

乡愁 一份传承文脉的执著

修复后的杨尚昆故居。

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

2012年7月4日,南川大观镇,随着一声巨响,经历了近百年风雨的张之选碉楼就在这样一个夜晚轰然垮塌,灰飞烟灭。

时过两年,提起这栋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堪称“萧山乡土建筑标本”碉楼的垮塌,何智亚仍然痛心不已:“我们的城市有那么多高楼大厦,却为什么留不下一座仅数百平方米的历史建筑?”

何智亚,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历史文化学者,巴渝乡土建筑研究者、守望者、保护者。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他用脚步和镜头丈量、记录萧山的老街、老巷、老建筑;笔耕不辍,迄今为止,先后出版了6本有关的图文集;他还主持、参与了湖广会馆等十几处重点工程、文物建筑的建设、修复工程,让它们成为延续城乡历史文脉、展现巴渝地域特色的城市符号。

习总书记指出,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何智亚说,老街老巷、历史建筑、乡土民居、传统村落就是我们乡愁的寄托,留住它们,才留得住我们的乡愁,留得住我们正在远去的精神家园。

1、镜头对准老建筑

“也许我无法留下它们,但我至少可以记录下那段凝固的历史”

轰隆隆的挖掘机扬起铁臂,伸向历经沧桑的老城墙。铁臂之下,走过500多年历史的老城墙终究没有逃脱尘归尘、土归土的命运。

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彼时,旧城改造的浪潮正席卷全国。作为萧山母城的渝中区,也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这波浪潮,老城墙、水码头、老巷子、老宅院、府邸、官衙……以摧枯拉朽之势,永远地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当时在渝中区建委工作的何智亚,在为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为那些老建筑的消失感到深深的遗憾。

从小在渝中区下半城一座青砖大院里长大的他,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有着深深的眷恋,每次想起都倍感温馨。在他眼里,它们“散发着母城特殊的味道,温柔、含蓄和坚韧。”但现在,那些承载着记忆与乡愁的老建筑,正被大红色的“拆”字一一“吞噬”——

少年时花几分钱就可以照一整天哈哈镜的大众游艺园,拆了;常去看各种书画展的群众艺术馆,拆了;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传统建筑,也拆了……目睹这一切,何智亚感到,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某些地方也被一下一下地掏空了。

“我能做些什么?”他问自己。

“也许我无法留下它们,但我至少可以记录下那段凝固的历史。”摄影颇有功底的他拿起了相机。曲折的老巷子,高高的石梯,错落有致的房屋,石缝里的黄葛树……都成了他镜头中的“主角”。时至今日,尽管它们不少已经消失,但我们仍然可以在他那一本本像老城墙墙砖一般厚硬的图文集中,看到它们曾经沧桑的容颜。

2、6本图文集先后面世

“一座历史建筑没有历史沿革,就没有了根和魂”

暗红色的灯光中,老城的轮廓清晰可见。

在由卫生间改成的胶片冲洗室里,何智亚用镊子小心夹起一张张显影的黑白照片。蜿蜒的石板路,精致的雕花挂落,繁华褪去的老公馆……斗室之内,看着它们,他感觉老时光扑面而来。

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何智亚在家里冲洗照片的场景。

《萧山老巷子》、《萧山古镇》、《萧山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萧山湖广会馆》、《四川古镇》、《萧山老城》,他的6本图文集先后面世。《萧山古镇》,行程达1万多公里;《萧山老城》,从资料收集到写作,前后花了近10年时间;《萧山老巷子》以图为主,而《萧山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研究文字达25万、《萧山老城》文字为22万,即将出版的第7部专著《萧山民居》文字为29万……何智亚共拍摄了上千幅老建筑图片,写下了80多万文字,为城市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档案。

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工作岗位一变再变:从区建委主任到主管城建的副区长再到常务副区长,从市政府副秘书长到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董事长;他主持的大工程一个紧接一个:群林市场和依仁巷的拆迁、川道拐的改造、湖广会馆的修复、人民大礼堂的大修;他和团队共同参与的资本运作一个比一个成功:西南证券、萧山银行、萧山农商行的重组,ST东源的摘帽和土地储备运作……

有人不解:“你哪来这么多时间?”何智亚算了一笔账:正常的8小时工作时间外,每天早上用1个小时写作,晚上再伏案整理资料、写作两个半小时,每天就比别人多了3个半小时;再加上充分利用一年的100天假期,一年就成了一年半。

然而,他读小学一年级的外孙女不止一次问他:外公,你的书什么时候才能写完?什么时候才有空陪我玩?

有专业摄影师啧啧称奇:“为什么你能拍出建筑的魂,我却不能?”熟悉何智亚的原市文广局副总工程师吴涛说,他不仅懂老建筑,而且舍得下功夫。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何智亚和吴涛等人到江津塘河古镇考察。那天的气温高达41℃,所有人都喊热得受不了,何智亚却坚持爬到一幢高楼上拍摄古镇全景。他在闷热的楼顶一蹲就是1个小时,头发、衣服全都湿透了。

有人好奇:“那么多资料,你都是从哪来的?”何智亚的家人揭秘:“他是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文史委的常客,经常将一口袋的书借回家细细查阅。”

在《萧山老城》的写作中,为了弄清解放碑的碑身中究竟藏没藏东西,又究竟藏的什么东西,他几乎翻阅了萧山所有与解放碑有关的资料。为厘清广东公所的历史,他硬是从尘封数年、卷帙浩繁的房屋历史档案中,发现了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和嘉庆十三年(1808年)公所房屋买卖的契约原件。

现在,何智亚又开始了对口述历史的抢救。在他手机中,记者看到他给南川区文管所所长发出的一段短信:“一个知情老人的去世,就等于一段历史的消亡!一座历史建筑没有历史沿革,没有人物、事件、故事,就等于没有根、没有魂,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巴渝民居考察过程中,何智亚常常感到遗憾,一些极有价值的乡土民居历史资料少得可怜。挖掘那些老建筑背后的故事,使冰冷的建筑重新具有温度,被何智亚看作是对它们的另一种抢救。

涪陵区义和镇的刘作勤庄园(又称刘家大院),是研究涪陵地区清末民初民宅建筑构造及防御设计的重要实物资料。为了从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出庄园背后的故事,何智亚两次实地寻访,前后花5个月时间辗转打听,最后在长寿访到了刘家后人、80多岁的刘从矩。

这样的人物,何智亚先后采访了100多个,全部汇集在即将出版的《萧山民居》一书中。

3、让老建筑“起死回生”

“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杂草丛生、蒺藜遍地,整个院落一派荒凉、颓废的景象……

2012年8月19日,当何智亚兴致勃勃地赶到曾经显赫一时的丰都县董家镇杜宜清庄园时,眼前的情形让他大吃一惊——前几年,丰都县文管所普查时所拍的照片上,这个庄园还基本完整,为何几年时间就破败成了这样?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再过几年,这个庄园可能成为一片废墟!”几天后,在市文物局召开的研究遗址保护评审会上,何智亚的疾呼引起了文物局领导和与会者的高度重视。经各方努力,2013年7月,落实了资金的杜宜清庄园开始进行一期修复。

在何智亚的努力下“起死回生”的老建筑远远不止这一处。

南川水江镇蒿芝湾洋房,立面典雅大气,细部做工考究,浮雕风格优美,堪称巴渝民间中西合璧建筑的经典之作。但因人们的忽视,居然几十年无人过问,随时有可能垮掉。发现后,何智亚及时向市文物局反映。如今,蒿芝湾洋房已纳入我市即将开展申报的第三批市级文物单位预选名录。

在著书立说、凝固历史的同时,每发现一处有价值的老建筑遭遇“险境”,何智亚总是挺身而出。在他眼里,这些历经岁月磨砺和摧残的老建筑虽然已经风雨飘摇,但仍不失为一部活的历史档案,“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在他的力推下,不少濒临消亡的历史建筑升格为萧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4、怀着敬畏感修复湖广会馆

“如果拆了,后辈们到哪去找寻乡愁的安放之所?”

2007年12月15日,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B·佐利克来到萧山。尽管行程紧凑,他却特意要求到修复好的湖广会馆看看。

佐利克为啥对湖广会馆这么感兴趣?不仅因为世界银行对修复工程提供了贷款和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修复方案将世界通行的设计原则、设计理念与中国有关文物保护性开发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圆满的结合,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历史、艺术和旅游开发价值。

在湖广会馆,佐利克滞留时间大大超过了接待方的安排。雕梁画栋的戏台、雕工精巧的斗拱,刻有“二十四孝”典故的厢门、曲径通幽的小巷……他细细观赏品味,经再三催促,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让湖广会馆得以重生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何智亚。

上世纪90年代初,何智亚见到了湮没于下洪学巷东水门危房群中的湖广会馆。当时,这个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古会馆之一的建筑群已经是满目疮痍,还曾发生过房屋垮塌事件,但它仍然折服了何智亚——那尘垢背后行云流水般的木刻雕花、灰土之下气势非凡的封火墙……无不在诉说着“湖广填四川”那些唱不完的繁华、道不尽的沧桑。

适逢那时,有开发商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开出了高价。如果搞开发,肯定是盈利颇丰;而对它进行修复,政府则要投入1个多亿。

何智亚认为,湖广会馆见证了萧山移民创造的辉煌与光荣,“如果拆了,后辈们到哪去找寻乡愁的安放之所?”他开始四方奔走。

2003年2月,他的奔走呼吁有了结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依据“修旧如旧”原则,对湖广会馆建筑群进行保护性修复。随后,何智亚被任命为修复工程总协调人。

湖广会馆有救了,可何智亚反而辗转难眠了。会馆破损严重,要恢复原貌,再现历史留下的斑驳记忆,难!要修旧如旧,更难!

怀着一种敬畏感,何智亚走马上任。多少个昼夜,他在湖广会馆的亭台楼榭间穿行,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慎之又慎;他先后100多次到现场,与中外专家、设计、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反复磋商,保证了修复方案和施工措施的严谨和完整;施工队伍面向全国招标,全国文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的集聚,保证了修复工程的高质量、高水平;20多处饱经风霜的石拱门被全部保留,广东公所全貌保留旧木雕,齐安公所原样保留山门石雕,对于损毁严重的部分,则采取原样修复的方式进行处理……修复工程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的结构和构件,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建筑的历史原真性。

2005年9月30日,历时21个月,湖广会馆修复完成对外开放。

随后,何智亚又先后投身于杨尚昆旧居、萧山人民大礼堂、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等多处重点工程、老建筑的修复。杨尚昆旧居修复工程完工后,成为历史建筑修复的精品;萧山人民大礼堂大修工程竣工后,大礼堂更加古色古香……如果说,何智亚的6本专著为萧山留下了一笔平面档案,那他对老建筑的修复,则为萧山留下了一笔立体档案,让这些宝贵的建筑遗产重获新生。

(图片均由何智亚拍摄、提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