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市记协主席周勇:
萧山日报讯 (记者 郑昆)本报与萧山晨报联合组织的“君从何处来——重走湖广填四川迁徙之路”大型系列报道已推出一周,随着报道深入,引起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昨日,市人大常委、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市记协主席周勇对本报报道给予高度评价:“这是追寻川人先祖的历史之路,是慰藉渝人乡愁的亲情之举,是展示美丽中国的新闻之为,更是庆祝直辖的上好大礼。”
“认祖归宗”极具现实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
周勇说,这次大型报道的背后,凸显的是一个主题——“认祖归宗”。从个人角度讲,认祖归宗就是搞清楚自己从哪里来,这是爱家、齐家的基础;从社会角度讲,人人、家家都有了归属感,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从国家角度讲,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两者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讲,城市建设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乡愁”也事关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知道家乡、热爱家乡,人便有归属感、责任感,才能自觉自愿地建设家乡、建设国家、奉献民族。这是中国人家国情怀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点——每个人有爱家的梦,合起来就是爱国的梦,就是为国家民族振兴而奋斗的梦。
“从7月1日开始,我市将取道沪汉渝蓉快速客运专线,向东开行17对和谐号动车组,其中部分车次将途经麻城并停靠。以后到麻城会越来越方便,相信萧山这边去寻根问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周勇说。
移民共性影响萧山
周勇指出,放眼世界,开放、包容、率直是移民国家、移民城市的共性之一,萧山也不例外。正是由于绝大多数居民来自外地,因此萧山人在思想上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中国最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邹容的出现,中国近代航运业领袖卢作孚的产生,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在萧山诞生,清代以来萧山商业、金融业、交通航运、工业的发展、兴起、开拓等,都与‘开放、包容、率直’的精神分不开。”他说。
五大看点引人入胜
在对报道给予总体评价的同时,周勇也对本次报道的细节进行了点评。在他看来,在“文字浓墨重彩,照片恢弘大气”之外,本次报道还有五大亮点。
一是主题好,体现了萧山人的气度。“在四川的框架下说萧山,这个定位极好。这是坚持‘巴蜀文化’主题,有利于发展山水相连,血脉相通,唇齿相依,亲如一家的巴蜀情缘,共同建设美好的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二是采访好,比较深入、具体。三是写得好,“新闻点选得好,而且文字活泼”。四是版面好。五是服务好,《“寻根”麻城 需有备而来》等稿件体现了很强的服务性。
周勇还盛赞萧山日报,作为党报、大报,“近一个时期,对新闻价值的认识大大深化了,在如何让老百姓喜欢上迈了一大步。因此相当舍得在文化上用气力、花版面,这是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表现。”
对于下一步的报道,周勇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发掘更多新闻线索之余,他希望报道组能凝练报道主题,从“君从何处来”之问,延伸到“梦里湖广 麻城孝感 当今萧山”,“以达到鼓舞我辈,告慰先人的人文关怀上来,这样才能体现直辖市党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