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即将拆毁的几幢老建筑的墙砖上刻有“川东”字样。
特约摄影 谢智强
西南大学校内,几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老房子上,上万块的墙砖上为何均刻有“川东”字样?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一段往事?近日,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由于北碚曾经作为川东行署区所在地,西南大学的这几栋老房子,都曾属于川东行署的办公用楼。
1、上万块砖头带有“川东”标记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南大学原五一所的旧址。这是一个有着5栋小平房的四合院,曾经是西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办公场所,由于即将拆迁,在几棵高大黄桷树掩映下的四合院已经人去屋空,安静无比。
记者看到,在一栋平房的外墙青砖上,其墙棱从上至下的两列砖头,均醒目地印着“川东”二字。而在其余墙体上,一些不规则排列的砖体也显示出“川东”字样。从痕迹上看,字体应是烧制上去的。
“院里共5栋小平房,有3栋房屋的砖上都有字,其中2栋的字是‘川东’,另一栋的字则是‘六厂’。”西南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郑劲松介绍,这几栋老房子是1950年至1952年川东行署时期修建的,在2001年以前是总参谋部51研究所某实验大队所在地。后来,教育部通过置换将其纳入西南师范大学,成为该校的一部分。由于年代久远,不久前学校想利用此地新建博物馆,工人们将砖上的白石灰刮开,便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
记者发现,由于修建时工人们随意垒砌砖头,所以并不是每一块裸露在外的砖面都会显示出“川东”字样。“负责基建的技术人员来分析过了,按照建筑的手法来看,修建这些房屋的砖头应该是同一批次,所以理论上来讲,每块砖头应该都有‘川东’或‘六厂’的字样。”郑劲松说,初步估计,这里约有上万块带有这些“标记”的砖头。
2、为什么会带有特殊印记?
这些砖头为什么会带有这种特殊的印记?
“有两种可能。一是当时川东行署区定制的砖;二是一家名为‘六厂’的砖厂出厂时的标志。”郑劲松说,1950年,由于四川省地域较大,人口近五千万,为便于管理,新中国便将其分划为4个行署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均是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的省级行政区。
“那时川东行署区下辖北碚市、万县市、璧山专区、大竹专区、涪陵专区、酉阳专区等,北碚是行署所在地。”北碚区地方志办公室调研员裘啸明告诉记者,1952年8月,中央又将川东等4个行署区合并为四川省,原来的川东行署办公地就成了众多单位争要的对象。
“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指示要把最好的地方用来办教育。因此1952年,中共中央西南局将川东行署和中央川东区党委办公楼等都划给西南师范学院使用。”从小在西南大学长大的一位杨姓老师告诉记者,除学校主办公楼等建筑外,原来在一教和文学院,曾经也发现过印有‘川东’字样的砖头,这些应该都是川东行署区时期留下的建筑。但一教在多年前被拆掉重修,文学院在2008年遭遇了一场大火,重修时也没有再使用原来的砖头,因此学校目前就只有这里还有这些砖头。
记者在采访中还得知,目前在北碚老城区,也尚未发现印有这些标识的砖头。
3、“川东”砖将用于建学校博物馆
“川东行署区尽管在北碚主政时间不长,但在经济、医疗、教育等方面都有初步的规划和影响。”裘啸明根据史料分析,这些砖头应是川东行署区在建军校、办公场地时等统一定制的砖头。他表示,解放后北碚区的第一轮建设高潮就是川东行署区期间开始实施的,如今北碚区最大的街道——人民路就是那时建设的。“普通的建筑不会采用这些特殊标记。”裘啸明说。
尽管目前尚未弄清这些砖头上烧制的字的来源,但西南大学已决定将保护这些历经半个多世纪洗礼的砖头。
“这些特殊标记的砖头记录了当时那段短暂、难忘的岁月。”郑劲松感慨道,如今位于西南大学的行署楼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批旧砖也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学校会将每一块砖都保留下来,今后建博物馆的时候会建成纪念墙或镶嵌在墙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