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全国人大代表、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昨日建议,将目前的法制课、思想教育等课程整合为一门叫“我们与法”的新课程,并纳入全日制教学课时计划。
“中小学法制教育现在是‘有名无实’。”刘希娅说,目前,中小学法制教育并没有单独的课程设置,只将法制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课的一部分,或渗透于其他课程之中。同时,也缺乏专业师资,大部分法制教育老师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甚至班主任、行政人员兼任,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还缺乏系统化、规范化,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法制教育要求的教材,这些导致中小学法制教育往往被轻视甚至漠视,处于事实上的边缘地位。
此外,法制教育环境的“缺失”也不容小觑。刘希娅举例说,网络、电视媒介等传播的负面信息,成人世界有关潜规则的言行举止的负面影响等。同时,法制教育更存在“家庭缺失”。法盲家长无知无畏,家庭法律意识淡薄,一些家庭并没有为孩子的健康生存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尊重他们作为人的尊严,这直接导致部分中小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当学校需要家庭或社会进行配合时,有时是困难重重。
刘希娅为此建议,将现有的中小学政治课、品德与社会、健康课等与法制课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我们与法》。请法学界和教育界专家编撰教材,纳入全日制教学课时计划。
“中小学法制教育不能简单地说教灌输。”刘希娅建议,要充分尊重各阶段教育教学规律和孩子们各年龄段身心发展规律,必须结合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借助动画、网络、电视、读本等多种途径增强法制教育的互动性和体验,才能潜移默化,知行合一。学校可以联合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校外单位成立法制教育基地,将法官、检察官、警察等请进学校,共同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源,加强法制教育的软件建设。学校还应该发挥法制教育的主导作用,对家庭法制教育进行宣传指导,提高全民家庭法制教育水平,坚持浸润式、多样化的法制教育。
“违法违纪,一方面是法规常识的缺乏,更重要的往往是价值取向偏失和心态失衡。”刘希娅分析称,现在大量存在的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时甚至几年见不上一面,亲情的缺失造成心理扭曲,残疾、成绩不好等孩子从小就容易产生逆反和仇视心态。同时,区域教育资源的不公让一些薄弱学校的优秀孩子拼命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区域差异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巨大心理落差演变为极端行为。为此,她建议,通过各种办法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尽可能办好农村薄弱学校、特殊学校、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地成长,尽可能促进各个群体间孩子们彼此认同、理解和共处,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温暖。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