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观察 > 报刊 > 正文

李生龙委员:切断拐卖人口“买源”完善社会综合治理

2015-04-22 11:56:26   原文来源:中国财经观察报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虽然经过多次集中打拐专项行动,仍然十分猖獗,并呈现新特点和新趋势,比如:犯罪手段多样化,跨区域大范围流窜作案增加,犯罪呈现团伙化、职业化趋势,犯罪危害加重等,都引发社会的广泛声讨和担忧。
   “买方市场成为催生拐卖‘温床’”。虽然我国刑法规定了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但是由于241条第6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正是这条免责条款,成为买方市场的‘保护伞’。
    2010年3月,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对收买人行为的定性问题,结合打拐实际,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但是由于该意见20条,仍然只是对定罪问题进行明确,同时又以收买人的事后悔罪行为对刑事责任进行调整,并“可以不追究”,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适用不理想。
    借鉴国外立法和根据最高法院等几家司法机关联合出台的意见,建议对“是否不追究刑事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对刑法241条第六款进行完善,在“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之后,补充一项为:所收买的妇女、儿童被解救后再次收买,或收买多名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组织、诱骗、强迫被收买的妇女儿童从事乞讨、苦役或者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整治贩卖人口犯罪,还必须从社会管理入手。建议切实从社会角度,全面深入思考拐卖人口、“买卖儿童”现象之所以屡打不绝的原因,审视重男轻女落后思想以及我国在养老制度、医疗保障体制和儿童收养制度上的不足。这样,从刑事打击和社会管理入手,齐抓共管,形成综合治理格局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上消减犯罪行为动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中国财经观察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财经观察网"。
2、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sue@xsgou.com

网罗天下

投诉举报:sue@xsgou.com 在线投稿:tougao@xsgou.com 广告投放:ad@xsgou.com 商业合作:bd@xsgou.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财经观察报·中国财经观察网www.xsgou.com (2012-2018)互联网ICP备案 中ICP备1200566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