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门口放着的大功率音响。
位于南坪东路永辉超市附近的“特价书店”外放着一个音响,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放出商业噪音。 记者 李幸 摄
刚要午休,高音喇叭促销声便从外面“强势”穿透进屋;从早到晚住家对面马路边响不停的扩音器吵得人心烦……10月20日,家住南岸区南坪东路的彭女士致电本报称,在永辉超市附近的多个商家通过音响招揽顾客的行为让居民们很头疼,这些大功率音响从早到晚不停歇地播放打折促销信息,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希望有关部门管管这烦人的商业噪音。
商业噪音该归谁管?监管难度在哪里?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1 高音喇叭促销 居民怨声连连
“图书按斤卖,一斤只要15元……”“眼镜厂家直销,欢迎来眼镜超市选购”……10月21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南坪东路永辉超市附近,一连串广告词从这些临街商铺门前放置的大音箱里传出来。记者在一家“特价书店”门前看到,促销活动用的广告板放在店门口,台阶下5米不到的地方摆着一个大音响。距离店面50米远处就能听到促销口号。不仅如此,商家使用高音喇叭播放降价促销信息的同时,还混杂播放着激昂动感的音乐。
此起彼伏的商业噪音让居民大喊“遭不住”。住在街对面新华小区的居民曾先生告诉记者,从今年7月份至今,一些商家每天从早上8点准时开音响,一直到晚上9、10点才关,由于他家住的楼层高,关上窗户都能听见。
“太吵了,每天循环播放的促销信息让人心头烦躁,中午想午休一下都不行!”曾先生指着街边的“特价书店”气愤地说。记者发现,在这条街上,销售手机充电宝、眼镜、内衣的几家店正肆意地放着高音喇叭,降价促销的宣传口号和“乡村重金属”音乐混杂在一起,记者与曾先生说话时不得不提高嗓门。
“你们的音响每天不停播放促销信息不怕打扰附近居民休息吗?一般要开到晚上几点?”记者走进这家“特价书店”询问店主,店主不高兴地回答:“哪里有好大声嘛!何况这里又不是只有我一家在用音响。时间不固定,一般晚上9点钟就关了。”
“特价书店”隔壁一家饮品店的老板也对这些噪音感到烦躁。“你看隔壁,每天音响声音整恁个大分贝真是受不了。”不过,这位自称受不了隔壁噪音的老板的对策却是,将自家店里的音乐声音放得更大,因为这样感觉要好一些。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我市的不少地方例如沙坪坝三峡广场、杨家坪步行街等地都有类似用音响“吆喝促销”的情况。
2 噪音影响人的睡眠加快衰老
走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市民只是认为噪音惹人烦,很少有人会留意商业噪音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影响,即使遇到此类问题,也常以随遇而安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市一家医院的医生透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杀手”之一的商业噪音,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一般来说,噪音会影响听力,其实,听神经和视神经都是人的整体系统之一,是连在一起的,会相互影响。有专家研究发现,长期受噪音污染,人的色觉也会受影响。”该医生表示,长期受噪音污染将导致高血压、心脏病、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及其他精神综合症等。
据临床医学资料统计,当人们持续生活在7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人的听力及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影响;若在80分贝以上噪声环境中长期生活,造成聋哑的可能性达50%。同时,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和影响儿童智力和身体发育的大敌。
此外,噪音还会影响人的睡眠,由此进一步加快衰老。
3 商业噪声治理还有“真空”地带
噪音对人危害如此之大,那么该怎样管理呢?在《萧山市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高音音响器材招揽顾客。然而,这些商业噪音到底该归谁管?记者咨询了环保部门、公安以及城管后,发现在对商业噪声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真空”地带。
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环保部门只负责工业噪音,比如工地夜间施工等有固定声源的噪音,商业噪音需其他部门处理。而城管执法局则表示,他们只负责管理占道摆摊经营,商业噪音不在其管理范围内,只要没在路边摆卖,喇叭放在门口,他们也只能劝商家把声音关小一点。
公安机关在处理噪音问题时也颇感不顺,“接警后,我们会及时上门劝止,商家在我们面前也把音响关小或是关闭,但我们前脚走,后脚又开始放,我们也不可能整天守在门口。”南岸区公安分局南坪派出所一位民警无奈地说。
“按理说,公安部门只负责处理各类案件,但是接到市民报警必须出警,我们也只能给商家‘打招呼’。”该民警表示,由于公安机关缺乏噪声检测设备,不具备噪声检测资质,在执法时,明明知道音量超标,但若对方硬要民警根据处罚程序先检测再处罚,他们就没办法。
4 相关部门应合力整治商业噪声
如何有效整治商业噪声,还老百姓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其实,我市一些部门也在采取一些办法来防治商业噪声。比如城管队员对沿街商户进行宣传,要求他们调低喇叭音量;放在门外或悬挂在外墙上的喇叭一律放到室内,若不执行,暂扣喇叭。
对此,不少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市民吴文彬认为,商家高音揽客其根源在于商业区和居民区功能的商住一体化布局。他建议,要保证执法的持久性,首先法规上要注重严谨性和可操作性,可制定出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不同达标噪声分贝限值,商家在申请工商营业执照时就予以写明,并明确罚责。
不少市民认为,治理商业噪音,要联合执法,除了教育引导,更要“下猛药”严厉查处,增加其违法成本。市民还呼吁商家自律,要意识到噪声污染的危害,树立遵章守纪、合法经营的思想,不要见利就忘了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