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萧山2月5日专电 (记者 韩振)三峡大坝前的锚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待闸的两三天时间内,船员非但不着急,反而是悠然自得;而航运企业的老板们,却心急如焚,盼望快点过闸。
巨大的反差背后,是长江航运普遍存在的船员利益与企业效益脱节的怪象。近年来,长江航运货运量突飞猛进,对船员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但却连年遭遇“用工荒”。究其原因,航运企业未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是重要原因。
在距离三峡大坝十余公里的秭归县茅坪镇银杏村锚地,记者看到许多船舶沿着江岸停靠,船员们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聊天,或到岸上逛街。他们悠闲地等待着过闸指令。
一名船长告诉记者,船员的收入和企业的效益基本没有关系。“前年,我们一年跑了6个航次的船,而去年跑了10个航次,收入都一样,船员们自然希望多休息。”
与此相反,远在萧山的一名航运企业负责人却心急如焚。“一艘货船平均每待闸一天,增加的成本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公司十几条船,一年光待闸的损失就达到数百万元。”这名负责人向记者抱怨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船员普遍拿的是“死工资”,船长的收入最高,月薪七八千元,普通船员的月收入只有两三千元。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船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职业吸引力也明显不足。
萧山市航运交易所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萧山有近80%的航运企业采用老员工推荐的方式招聘船员,60%以上的企业到偏远地区上门招工,63%的企业认为招工非常困难,因经常找不到人,直接影响正常生产经营。2013年货运量较上年度有所增长,但船员数量却不增反降。
萧山市航运交易所原董事长何升平表示,随着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今后几年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货运量仍将大幅增加,对航运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如不及时调整用人机制,扩大人才供给,人才短缺将成为长江航运发展的瓶颈。
“当务之急,是制定科学的薪酬制度,把员工的收入与业务技能、企业工龄、劳动效率、安全节能等指标挂钩,真正让员工的个人利益与航企的效益关联起来,只有这样船员才能急企业之所急,长江航运才不会受制于人才瓶颈。”何升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