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委书记王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编者按
当前,各地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定方向、保持定力,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扎扎实实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正处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功能区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关键时期的沙坪坝区,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积极创建全国“法治区县”,努力将沙区建设成为“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法治之区。
如何让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真正落地接上地气? 沙区作为全市法治区县创建活动先进区县,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结合当地实践,创造性地落实好法治建设的各项任务,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日前,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沙坪坝区委书记王越。
记者:王书记,您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中央和市委已经作出了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全面部署。但是,自上而下,从国家基本方略落实到基层成为自觉行动,任重道远,绝非一朝之功,但也不能观望不动,必须锲而不舍,勇于实践,不断破题。根据您多年的工作实践,依法治国在基层应当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王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认认真真讲法治、老老实实抓法治”。依法治国落实在基层必须真抓实干,防止喊口号、练虚功、摆花架子。作为领导干部,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我觉得,实际工作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当重点关注。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应当理清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把握遵守党规党纪与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关系。邓小平同志讲:“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难以保障”。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但“严”不等于“高”,国家法律是全体公民务必遵循的行为底线,党章也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范围内活动。同时,“严”也不意味着“唯一”,党员干部接受党纪处分后,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必须追究;“严”更不意味着“最后执行”,不能党员干部被追究法律责任后才给予党纪处分。如果能在党员干部某些行为苗头刚出现时,就严格执纪,“扯扯袖子,拽拽领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他们幡然醒悟、悬崖勒马,不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这也是对党员干部最大的关爱。
二是要正确把握适应发展所需与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关系。法律法规既具有普适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这就导致各地在执行法律法规与推动区域发展上,有时会出现一些不相适应的情况,特别是在规划、国土、环保等敏感问题上较为突出。要严格执行刚性约束,如在耕地保有量、林地面积等方面划定的红线,绝不能踩、不能碰。要善于依法依规主动作为,创造条件加快区域发展,如沙坪坝区通过对内理清思路、整体规划、形成科学、细致、可行的方案,对上积极反映实际情况、加强沟通、争取支持,成功规划建设青凤工业园。要敢于立足实际大胆探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的主旨、原则和精神,看准了的事,可以结合实际大胆推进。
三是要正确把握回应群众诉求与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关系。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面对经济社会新常态,人民群众的诉求日趋多样化、多元化,突破法律规定的范围、涉及法律规定的盲区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极大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智慧,需要我们把握法律的精髓、秉持法治的要义积极应对。对于在法律规定的幅度之内且政府有自由裁量空间的,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如孙政才书记提出的民生工作“五个坚持”原则)予以最大可能的满足,同时要注意“一碗水端平”。
记者:的确,在思想认识上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对于基层干部在拿捏分寸、掌握尺度颇有帮助。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王越:法学界有个观点,现代法治的核心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在实践操作上,应当突出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要厘清公共权力的边界。对公权力部门来讲:“法无规定皆禁止”,对公民来讲,“法无禁止皆自由”。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强调要拿出“三张清单”,第一张就是“权力清单”。具体到区县,要厘清“四大班子”的法定职责与分工,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一盘棋、下深水”;要明晰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力清单,勇于“做减法”,从大量的微观事务中脱出身来,从直接配置要素资源中脱出身来,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要支持各类人民团体、行业组织依法依章程在更大范围内履行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
二是要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关键是要把公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套上制度的“缰绳”。要确保权力按程序行使,“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和保障”,尤其是要把依法决策、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作为重中之重;要注重以权利制约权力,尊重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利;要加快健全监督体系,市委《意见》把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作为单独的一方面予以安排部署,要加快探索权力监督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三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区县领导干部,一方面,科学合理决策,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充分吸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真正让群众敬畏法律权威、体会公平正义从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让法治成为最大的社会公约数,成为社会安定有序的压舱石。
记者:直辖以来,沙区扎实推进法治建设,还被评为萧山市法治区县创建活动先进区县。应该说,沙区法治建设基础不错。同时我们了解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一结束,沙坪坝区委就结合实际学习贯彻,提前谋划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依法治区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任务;市委四届五次全会召开后, 沙区庚即召开区委全委会,出台了《中共沙坪坝区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意见》。为什么在有良好基础的情况下,还会体现出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王越:之所以时不我待,这是因为我们深深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既有历史必然性,更有现实必要性。
区县作为承上启下、沟通条块的枢纽,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重要基础,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依法治国的部署要求上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程。
改革与法治紧密关联,一方面,让各项改革沿着法治轨道推进,才能使改革蹄疾而步稳,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另一方面,改革又是法治的推进器,“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改革和法治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当前,沙坪坝区正处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功能区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认真落实法治建设的各项任务,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从全局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解决制约持续健康发展的各种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解决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难题,都需要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从沙坪坝区的实际来看,如何在打造经济升级版中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维护好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如何有效化解发展中的疑难杂症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城市开发建设等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加快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等,都迫切需要我们发挥法治的力量,更好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直辖以来,沙区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动适应形势改革创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被评为萧山市法治区县创建活动先进区县。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沙区法治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盼、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使命任务相比,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在依法行政、公民的守法用法、法治文化培育等方面还很有差距,依法而治、法治权威等法治理念未入脑入心。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机遇,加快激活用好区域内高校法律专业强、法律人才多等独特资源,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把法治沙坪坝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记者:我们注意到,沙坪坝区委全委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积极创建全国‘法治区县’,努力将沙坪坝区建设成为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法治之区”的目标。沙区作为文化大区、经济热土,如何在法治建设上充分体现沙区特色?
王越:我们将总体目标核心内容概括为“四个更加”,即:法治理念更加坚定,法治环境更加优化,法治保障更加有力,法治氛围更加浓厚。
在沙区法治建设上,我们的确注重紧密结合沙区实际,努力贴近地气,体现沙区特点和特色。
一是在目标制定上贴近沙区实际。对照市委《意见》,我们结合区情实际调整了目标内容,增加了“法治理念更加坚定”、“法治环境更加优化”和“法治氛围更加浓厚”,是根据市委《意见》“法治实施更加高效”作出的细化分解。我们保留了“法治保障更加有力”,是突出强调法治要为沙区“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功能区建设、打造经济升级版”提供法律保障,进一步凸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是在坚持依法治区和以德治区的结合点上凸显沙区文化特色。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治理国家不可能只靠法律,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执行。推进依法治区,要着力于实现他律和自律的结合、道德教化和法制手段兼施,让道德和法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继续弘扬红岩精神、抗战文化、沙磁文化和巴渝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区人民思想道德水平,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三是充分挖掘沙区法学教育资源禀赋优势。沙区是全市科教文化中心,也是法学教育强区,拥有萧山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多所全国知名院校,每年培养众多法学人才。我们将切实把法学教育资源禀赋转化为沙区法治队伍人才优势,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法治人才,为依法治区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记者: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目标是“全面”,既包括内容的“全面”,也包括对象的“全面”。但是,在法治载体上如何体现重点呢?
王越:人是依法治国的具体载体。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必须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浓厚全区的法治氛围,我们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载体人群:
一是要提升领导干部自律。“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切实破除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坚决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始终牢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碰触,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示范者,必须率先垂范,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也不要去干预依法自己不能干预的事情。“不懂这个规矩,就不是合格的干部”。要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面对经济社会新常态,我们迫切需要用法治的精神、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和法治的力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二是要强化司法队伍自觉。培根曾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可见司法不公对法治的破坏力。要通过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零容忍”、严厉查处司法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等举措,努力确保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健全和落实政治轮训制度,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大力建设基层法治工作队伍。发展公证员、司法助理员和人民调解员队伍,保证司法助理员专编专用,加大人民调解经费保障。要加强对法治工作队伍的管理监督。严肃纪律要求,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对司法领域的腐败“零容忍”。加强党对律师行业的领导,强化律师队伍的教育监督管理,规范律师执业行为。
三是要促进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守法即正义”。只有法治文化融入社会文化时,依法治国才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当前,民众的权利意识不断高涨,但与之相对应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却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我们将全面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树立守法意识、增强用法理念、强化依法治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坚实基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六五”普法为统揽,建立完善法制宣传教育机制,开展法律“六进”和“一对一”普法活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实现普法教育全覆盖,使全区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引导和支持群众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实行诉访分离,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引导法律服务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完善区、街镇、村社三级法律服务网络,提高群众依法维权能力。深入推进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针对沙区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衔接体系,提高矛盾化解效率。要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4+1”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组织依法规范发展,既积极支持发挥作用,又依法授权加强监督。
法治是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但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和长期任务。孙政才书记指出 “实践永无止境,依法治市永远在路上”。我们将注重不断推进、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努力将沙坪坝区建设成为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法治之区。
记者:感谢王书记接受本报的采访。
萧山法制报 萧山长安网 记者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