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最后一天,綦江区赶水镇一居社区“大姐”的手机响个不停,六七十条祝福短信一条挨着一条从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的心中飞到“大姐”手上。“大姐”在一居社区是个特定称谓,人们说到“大姐”,指的便是该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安艳,而她更为人津津乐道的身份是赶水司法所社区矫正志愿者。
46岁的李安艳说着一口綦江口音的萧山话,而这充满“乡土气息”的言语与她热情亲切的笑容让她成了人们心中的贴心知心“大姐”。2004年,做过老师、当过农民、经过商的李安艳选择了“居委会大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而后,她申请加入了赶水司法所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在她的关心帮扶下,一颗颗迷失的心找到了方向,一个个颓唐的人重新振作。
刚做志愿者时,李安艳便自己买来了《犯罪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心理学书籍与法律书籍,认真研究了心理访谈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在该区率先建起了社区心理访谈室,搭建了沟通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心灵的桥梁。在她的循循善诱下,数百名曾经误入歧途的人敞开了怀抱,以积极的态度回归社会,重新生活。
年终岁尾,李安艳有不少总结性的工作要忙,但每当手机响起,她仍会打开短信一条条看,那些她曾经帮助过的失足人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着感谢与祝福。在这些短信中,有一条来自北京。去年这个时候,电话那头的张勇(化名)焦急无助,是“大姐”给了他定心丸,让他没有走上歧途。那是一个深夜,张勇打来了电话,他说,自己辛辛苦苦大半年,老板却拖欠着8000多元工资不肯给,身在异乡、举目无亲的他准备找老板算账。
张勇的话吓得李安艳睡意全无,在电话里给他做起了思想工作:“不要蛮干,冷静点,走法律途径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或当地政府申诉,请求援助,有什么问题随时问我。”听了李安艳的话,张勇打消了找老板大闹私了的想法。随后几天,李安艳一直与张勇保持联系,一边安慰,一边出主意,直到接到张勇收到8000元工资的报喜电话。
为了动员更多的志愿者帮助更多误入歧途的人走出生活的困境,李安艳通过漫长的筹备,经各级领导和社区志愿者共同努力,于2011年1月了成立綦江区赶水镇“阳光温馨家园”。通过法制教育组、心理访谈组、家庭帮扶组、就业援助组4个帮扶小组,为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疗伤。在进行心灵对话的同时,为他合理规划未来,告诉他生命的价值,让他们自强自立。
而这一切的努力能换来大小节日的一声问候、一句祝福,知道他们过得比以前好,就是李安艳走下去的动力与坚持。
记者 陈洁 通讯员 黄代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