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残障当事人家中开庭
儿子死了,几十万死亡赔偿金被儿媳妇据为己有,让失去儿子的城口县高楠乡的张天权(化名)老人既伤心又绝望。亲戚看不过,帮老人将诉状递到了法院。面对着大山,80多岁高龄且腿脚不便的老人对出庭犯了难。城口法院三法庭的李玉波庭长了解情况后,决定将庭审开到张天权家里去。开庭那天,李庭长开着车,在山路上一路颠簸了近4个小时才到了高楠乡。一次开庭调解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经过多次调解,张天权终于从儿媳妇手里拿到一部分儿子的死亡赔偿金。
据了解,在城口,法官坐几个小时车或走过崎岖不平的山路到乡村开庭,是最常见不过的事。这也是城口法院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打官司,推行便民诉讼网络,宁愿法官吃苦,也要让山区群众打官司真正实现“不翻山,不出镇”的一个缩影。
山高谷深老百姓打官司不便
心系群众建立便民诉讼网络
城口县法院院长田茂宏告诉记者,城口位于大巴山腹地,与其他地方相比,城口这里山高密林谷深,就法院的工作而言,恶劣的地理环境给法官办案及群众诉讼带来了极大阻力,特别是近年来,法庭的大规模撤并,群众诉讼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法院工作的难点。2007年,城口法院迎难而上,率先在全市法院构建起便民诉讼网络,解决群众诉讼难、诉讼不便的问题。几年来,城口法院通过便民诉讼,将法庭开进大山里,开进农家小院里,开进田间地头。
现在,城口县法院更进一步规范便民诉讼,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格局。通过巡回与固定相结合,实现“全天候诉讼服务”;通过与村民自治组织相结合,打造了“一小时诉讼圈”。通过与治安综治相结合,构建成了“综合纠纷化解机制”;重视信息科技,通过电子送达、视频审讯提供多种便民模式。现在城口县通过便民诉讼站为延伸,便民联络员为触角,覆盖全县,辐射乡村,已经形成连接各行业系统的便民大网络。
洪水冲走鸭子纠纷难解
断案法官赔钱传为笑谈
几年来,城口县法院通过建立一体化便民诉讼网络,为老百姓打官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记者走访中,群众对城口县法院的便民诉讼赞不绝口。
在城口高观镇政府所在地,记者见到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布置与法院的法庭里一模一样。有庄严的审判台,有原、被告席和旁听席。城口第一人民法庭庭长陈晓军告诉记者,这是法庭巡回审判的固定点,也是法院的便民诉讼站。现在在“巡回”与“固定”并行的双轨制下,便民诉讼站有派驻站法官,每一个月都会有法官到站上来处理案件。
高观镇居民何大爷告诉记者,现在高观镇附近村民打官司非常方便,老百姓开庭不走远路,每次开庭还会吸引不少村民来旁听,这真是一举两得,既方便了老百姓打官司,也给老百姓带来了鲜活的法制教育课。
治平乡岩湾村的张青与王平(均系化名)也是城口法院便民诉讼的受益者。因为处理他俩的纠纷,在城口流传了一个“洪水冲走鸭子,法官来赔钱”的笑谈。
原来,张青与王平是邻居,两家都养了不少的鸭子,去年7月,一场大水将两家的鸭子冲走了。只剩了10只,张青称自家原来有60多只鸭子,王平家没几只,所以这些鸭子应是自家的,遂将生存下来鸭子全部据为己有。
王平不干了:“凭啥这些鸭子全是你家的?”两家为此闹得不亦乐乎,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没了。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出面,劝不了。村里的诉讼联络员把这消息告诉了一法庭的陈晓军庭长,请他出面。
经过确认两家共损失了12只鸭子。但这些活着的鸭子到底是哪家的?没法认,也不能做DNA, 这个案子咋判。陈晓军头一回遇到了这个让他也犯难的事。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一拍大腿:“这是个无头案,干脆我们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庭担了得了。”陈晓军立刻从包里掏出300块。就这样,一起闹得不亦乐乎的邻里纠纷轻松化解。
据了解,2010年至今,城口法院人民法庭60%以上新收案件通过便民讼诉网络,72.5%的案件通过巡回审判方式结案。而且通过各种矛盾“早发现、早化解”有效缩短群众与法官的距离,实现了便民诉讼与提升效率的有效结合。现在城口法院人民法庭通过便民诉讼,平均结案时限达到了16.7天。